第8章 共和新酒(1 / 2)

我們現在用的名詞,很多都是從周朝就開始有了。比如說封建,就是周武王分封諸侯建國,被稱為封建。標題中的共和,實際上最早指的是共同執政,大家和和氣氣的商量著來。

召公將帶著太子靜,在國人圍攻王宮時候,悄悄從後門急匆匆的回家。

沒想到的是,國人因為沒找到厲王,心中的氣無處出,便撒在太子身上。可是也找不到太子,大家便以為跟著周厲王一塊跑了。

這時候有人說,剛才看到召公帶著太子靜從後門跑了。這些國人便一窩蜂的追到召公府,要求交出太子。

人群中有人說:‘’我們不為難您召公,冤有頭債有主,請召公把太子交出來,否則大家一哄而上,傷及您的家人可就不好了。

召公眼看著賴是賴不掉了,心中有了主意。告訴這些國人:‘’你們先等一下,我去把太子叫出來。‘’

召公回去,把太子靜和自己的兒子都叫出來,歎了口氣,道:‘’兒呀,你怕死嗎?‘’

召公兒子不知道咋回事呢,不過自文王製定周禮到現在兩百多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早已深入人心。便答道:‘’父親叫兒子怎樣,不敢違背。‘’

給兒子倒了杯酒,召公道:‘’如今外麵國人圍困,要求交出太子。太子乃國之根本,不可涉險。目今隻有你出去頂替太子,方能平息外麵那些人的怒火。‘’

說到這裏,太子靜和召公兒子都明白了,就是召公兒子替太子去送死。

召公看著兒子,滿眼的慈愛不舍,道:‘’我兒喝了這杯酒,跟老夫出去吧。‘’

太子靜撲通跪倒:‘’老大夫,萬萬不可啊!‘’

召公忙把太子攙起:‘’君臣之道不可違,太子是儲君,我是臣,不可顛倒。‘’

就這樣太子靜和召公兒子換了衣服,幸虧兩人身材年齡都差不多。

召公領著冒充太子的兒子剛來到門外,憤怒的國人一哄而上,將召公兒子活活打死。

這一幕,跟後世著名的程嬰救孤趙氏孤兒多麼相似。

其實曆史上很多事都在不停的翻版,召公舍了自己兒子,保住了太子,直到十四年後周厲王客死異鄉,召公才透露太子的身份,把政權還給太子靜。

程嬰也是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換了趙氏孤兒,才保留了趙家血脈。

再比如秦始皇呂不韋,在他們之前,春申君黃歇和楚考烈王的事,簡直就是為呂不韋和秦始皇排練的。

平息了國人暴動,由於厲王跑路,太子又不能出麵,國又不可一日無君,就由召公和周公共同執掌大權,這就是共和的來曆。

如此過了十幾年,得到消息傳來,周厲王在彘地(今山西霍縣)崩。召公和周公這才把已經長大成人的太子靜推到前台,說明了真相。

太子靜在大臣召穆公、周定公等人的扶持下,正式開始進駐王室辦公,就是周宣王。

新天子繼位,少不得祭祀天地祖宗並過路神明。

此時的姬靜彬彬有禮,親賢臣,遠小人,一幫大臣看著新天子守禮尊賢,無不高興。慶功宴上,大家有說有笑,不亦樂乎。

宣王繼位之初,任用賢明,勵精圖治,國家元氣逐步恢複,頗有興旺之相,曆史上也把這段時間叫宣王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