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植五步之內成詩一首,令魏文帝又驚又佩又怒,沒想到這個弟弟不但做出來了詩,還捎帶著把自己羞辱了一番。
本想借著酒勁發火,把曹植殺了。忽然間想起來自己母親多次替這個弟弟求情,不管怎麼說,兩人也是一母同胞,殺了曹植,老娘還不得傷心死啊。唉,算了吧,等以後再找機會吧。
其實想找機會,那是很容易的,畢竟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什麼莫須有的胡亂按個罪名,想什麼時候殺就什麼時候殺。
可惜魏文帝等不來這個機會了,回到洛陽的第二年,魏文帝曹丕就一命嗚呼,找他老爹團聚去了。
在河南通許縣和杞縣交界處附近,有個七步村,據傳說是曹植死後埋葬所在。
曹丕死後,大權逐漸落在司馬氏手裏。公元266年,存在了四十六年的曹魏正式被司馬家替代,其手段跟曹丕逼迫漢獻帝簡直是一模一樣的翻版。
東吳的最後一任皇帝叫孫皓。
這家夥具備所有亡國之君的共有特征,嗜殺,愛美人不愛江山,喝酒到了上癮的地步。
孫權也愛喝酒,隻不過孫權喝酒並不耽誤事。而孫皓則是隻顧著喝酒,其他除了殺人和美人,都可以不顧。
孫皓和他爺爺孫權一樣,經常在皇宮設下酒宴,請群臣一塊喝。哦,按說不能用請這個字,應該是強迫。
坐在孫皓設下的酒局,必須得喝夠七升,如果達不到這個數字,就有掉腦袋的危險。
大臣裏有個叫王蕃的,酒量不咋滴。
其實還不僅僅因為酒,原來這個王蕃長的特別帥,風度翩翩,舉止瀟灑,令孫皓有點吃醋。
但是王蕃又是個嚴格要求自己和別人的人,說話耿直,絕對是大大的忠臣。關於這點,孫皓也是心知肚明,才沒有因為嫉妒而殺王蕃。
有一次孫皓擺下酒宴,群臣不用說都得到場,不準請假。
每人規定的七升還必須要喝完,不然就是沒完成任務。輕則扣分罰款,重則殺頭滅族。
王蕃的酒量不行,沒喝完呢,就直接爬那起不來了。孫皓端著酒杯跑到王蕃跟前,叫幾聲也不回答,拿腳晃晃隻會哼哼說不出話來。想著這家夥是真的喝多了嗎?那就安排人車送他回家吧,省的在這掃興。
沒想到小風一吹,車又顛簸,王蕃醒了。一看這是在回家的路上,馬上讓調轉車頭再回去。
手下人勸他,說皇上知道你喝醉了,咱就別惹那個不開心,回家就行了。
這位也是軸勁上來了,說皇上規定的七升酒,我還沒完成任務,現在酒醒了還能繼續喝,為什麼不回去喝!
手下當然拗不過領導啊,王蕃到了宮門口,還整了整衣冠,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宴會廳。
孫皓一看,呦嗬,這哥們沒喝醉呀,剛才那是在騙我呀!不由怒發衝冠,吩咐一聲:‘’推出去砍了!‘’你說這王蕃不是倒黴催的,趕回來送腦袋嗎!
孫皓之所以經常安排大臣聚會喝酒,還有另外一個心思,那就是想方設法挑刺,找這些大臣的毛病。
無論上殿上議事,還是喝酒飲宴,隻要有人敢看他,哪怕斜著眼也不行。隻要被發現,輕則挖眼珠剝臉皮,重的當然砍了腦袋。
群臣裏有個酒量非常大的,叫張尚。孫皓有點不服氣,就想和張尚比一比高下。
張尚明知道孫皓脾氣大,當然不敢拿出真本事PK。喝了一會就連連擺手,說皇上海量,臣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