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裏沒錢,又不能讓李白付賬。
賀知章低頭一看,笑了。
原來唐朝時候官員的腰帶上有個金龜,屬於他這種級別官員的專用,估計應該是純金打造的吧,畢竟皇帝家裏,不能用銅糊弄官員。這玩意跟現在的職業軍人肩上幾杠幾星的作用差不多,是證明級別身份的重要途徑。
賀知章取下金龜,遞給掌櫃的。
能在首都距離大臣家還不太遠的酒館老板,自然也見過些世麵,一看這位想吃白食的竟然拿出來三品官以上才有的金龜,當然明白了這位不是一般人,金龜也就不能要。
不過大估量賀知章回頭肯定安排人來送錢,畢竟吃人家嘴短啊。
說到賀知章,這裏插一段他那首著名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嘛,寫的自然是柳樹,我對第一句有點疑問。既然是寫樹,可不就是一樹那麼高嗎?所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不是有待商榷呢?
高力士不喜歡李白,李白也不鳥高力士,所以李白這個芝麻大的小官,在朝廷根本發揮不出他應有的作用,離他施展抱負也就相距甚遠了。
有關李白飲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可以說不勝枚舉。
相傳吐蕃國派來使臣,遞上國書一看,都是些蝌蚪類的文字,滿朝文武竟然沒一個人認識,更別說回信了。
並且吐蕃國師揚言,如果沒人認識這些字,寫不出來回信,那唐朝就得對我們年年納貢歲歲稱臣,從此吐蕃為上國,大唐為臣子。
隻要有人認識,反過來我們為臣,唐為君。
玄宗著急啊,我堂堂大唐帝國,沃野萬裏,人才濟濟,不信找不出來一個能認識外國文字的。要不然咱大唐丟不起這人呀!
當時急忙到處搜尋奇人異士,什麼大學教授,文字專家,高山老林的隱士,寺廟道觀的大家,挨個找遍卻誰都不認識。
賀知章唉聲歎氣的回府,當時李白正在賀知章府上,就把這事給他說了。李白嗬嗬一笑說這有何難,我就認識。
賀知章大喜,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呀!立馬帶著李白上殿麵君。
唐玄宗也高興啊,誰說我大唐都不認識這些字,這不就來了嘛。馬上宣李白晉見。
李白先看了吐蕃國來信,胸有成竹。立馬刷刷點點,寫了回信。
吐蕃國師看了回信,大吃一驚,馬上表示俺服了,以後肯定年年納貢歲歲稱臣,兩國永結友好鄰邦。
唐玄宗想要賞賜李白,沒想到李白卻說,皇上,我不要賞賜,早就聽說皇宮禦酒很好,隻求一壺酒足矣。
皇帝當然不會真的就給一壺,那不顯得太小家子氣了嘛。於是大排延宴,李白喝了個一醉方休。
這故事肯定不可信,一看就是瞎編的。
因為國家大事,怎麼可能像這麼著拿來開玩笑。你派個人出了個稀奇古怪的題目,就想讓我們答不出來從而給你當臣民,根本就不可能。
再說了,即便是來試探虛實,也不會玩這種小兒科的玩意。歸根結底,還是誰實力強,誰有話語權。就像唐玄宗在位時候的開元盛世,周邊小國家能提出這麼荒唐的理由,肯定不是一刀兩斷,就是亂棍打跑。
還有,既然語言上能正常交流,怎麼可能不認識人家那字呢。就像前些年玄奘去取經,一路上經過那麼多國家,人家溝通不也是沒什麼障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