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一看勢頭不對,趕緊想跑。他那個年紀,哪有都二十來歲小夥子利索啊。大家一擁而上,將楊國忠剁為肉泥。
皇帝正在休息呢,聽到外麵喧嘩,忙問怎麼回事?
門簾一挑,太子李亨和陳玄禮進來,稟報說楊國忠謀反,已經伏誅。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玄宗明白也不能再說什麼了,口頭表揚了陳玄禮幾句,讓他退下。
見陳玄禮依舊不動,便問還有什麼事?
陳玄禮說請誅楊貴妃。
玄宗大吃一驚,說楊國忠謀反,跟貴妃沒關係呀!
剛說完,玄宗自己就想明白了,陳玄禮等人殺了楊國忠,如果楊貴妃還在,肯定會秋後算賬,這幫人如果沒有安全感,怎麼會替自己這個落魄皇帝賣命呢!
想清楚了,不代表就願意這麼做。晚年的唐玄宗對於楊貴妃更是寵愛有加,他想不到沒有楊玉環的日子,該有多麼難熬。
太子和陳玄禮也知道老皇帝舍不得,但也不能逼的太緊,看玄宗閉目思考,就先退了出來。
等了一會兒,高力士說皇上不能猶豫啦,現在緊要關頭,當斷則斷啊。
玄宗無奈的歎了口氣,幾滴老淚順著臉頰流下。他也清楚這種情況下,隻能如此。於是揮揮手,一句話沒說。
高力士知道老皇帝算是默認了,召來幾個小太監,來到後院,將楊玉環勒死在馬嵬驛。
又讓陳玄禮帶著幾個人一塊驗明正身,確定楊玉環已經死了。
老皇帝在幾個隨行大臣的連請願帶逼迫,不得已發詔退休,將皇帝的位置傳給了太子李亨,就是唐肅宗。
爺倆兵分兩路,太上皇奔四川,肅宗則跑到了靈武。
安史之亂的發生,將開元之治的大唐徹底由整個唐朝最強盛的時代拉入紛爭動亂,也讓偉大的詩人杜甫的作品裏,大多記錄了悲悲慘慘的民間景象。
杜甫小時候家境還可以,等到他小有名氣,生活轉入窘迫,跟開元盛世到戰爭動亂的時間段基本吻合。
《三吏》《三別》中描述的那些景象,可以說刻畫入木三分,讀起來如身臨其境。
咱們主要是說酒的事,所以把那些描述人家疾苦的略過去,主要看《飲中八仙歌》
1.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第一句說的是賀知章,這哥們一來年齡最大,二來當時他的職位也比較高,比如李白就是經過他推薦,才有機會被玄宗接見的。所以杜甫把賀知章放在第一位,估計也是這麼考慮的。
說的是賀知章騎在馬上,像坐船那樣晃晃悠悠,這肯定是喝酒喝多了嘛,騎馬都左搖右晃,結果從馬上摔下來,掉井裏了。
一般庸庸碌碌的凡人,掉井裏第一反應估計先喊救命。但是賀知章卻睡著了,可見喝的肯定是斷片的節奏。
不過估計應該是口枯井,要不然怎麼著被冷水一激,也能醒過來。否則沒人知道,那不得淹死啊。想來賀老板那麼大的官了,身邊不會沒人跟著。如果這麼考慮的話,前麵他請李白那次金龜換酒,就得重新考慮了。因為有人跟班,總不能都不帶錢吧。
2.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汝陽指的是汝陽王李璡,當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親侄子。
他酒量雖然比不上山濤一次八鬥酒,但是三鬥也不少了,換算下來二十斤可能還是有的。能喝到一二十斤才翻肚,放眼現在那些視頻直播的三斤哥五斤哥的,可就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