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念完詩之後,作為美國人的羅伯特·懷斯導演當然是不了解其中之意。
於是,李自強就開始了他自以為是的解釋,這時李自強才發現好像自己之前活了快四十年了,最能用得上的的能力可能就是常年以來練就的一身吹牛逼的功夫。
“先以時間為軸,庭院中景,描寫了院子中不同時期的變化。先是織布的聲音,時間軸停止,變成了女聲的歎息之情。”
“再將時間軸撥回,在那個正常的,還能聽見織布聲音的晚上,家中接到皇家征兵的軍帖,鏡頭給軍帖近景,穿過軍帖是可汗征兵的場景,軍令如流水一般,匆匆人流傳遞軍帖。”
“自此鏡頭開始跟隨女主木蘭,集市上買齊從軍物資,並輔以駿馬、長編的特寫,以彰顯木蘭出征之前的昂揚士氣”
“曉行夜宿,行軍之急,給人極強節奏感的同時,大概描述了征戰的曆史地點與事件。過黃河,出黑山。乃北魏大破柔然一戰”
“起因乃是,柔然可汗聽聞北魏明元帝去世,年僅16歲的太子拓跋燾繼位。抱著要欺負小孩的心態,率6萬騎兵出征北魏,包圍了雲中城。”
“然而柔然他們不知道的是,將麵對的是後世稱為太武帝的一代雄主,這位年僅16歲的少年天子連夜點兵,親自率領兩萬騎兵禦駕親征,趕來救援,將柔然打得落花流水。隨即抱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心態,開始了不斷的反擊。最終在五年後組織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北伐。分東西兩路,齊頭並進,以期支取柔然王庭。之後組織了13次北伐,與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相吻合。”
“這其中並未描寫戰爭的殺戮場麵,而是更多的以藝術表現的形式描寫了景與人的靜動差別,萬裏而赴,關山若飛。”
“得勝歸來,木蘭不受官職,歸心似箭。重換女裝,戰友們才得知同行的木蘭竟是女兒身。最後以雌雄兔為比喻,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
“然後呢?”耐心聽完了李自強的解釋,羅伯特·懷斯導演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