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獨立製片(1 / 2)

1848 年,美國對於拓展自身利益的渴望愈發強烈。為了能夠找到那一條對華貿易的最為便捷的路線,從而搶先一步占據先機,爭奪美國西海岸那令人驚歎不已的自然資源。

當時擔任美國司法部長的帕爾默,經過深思熟慮後,鄭重地向總統提出了一個極具野心的建議——建立中國殖民地。

與此同時,他還提議將大量的中國勞工輸入到西海岸地區,借助這些勤勞堅韌的勞動者之力,助力美國西部的快速發展。

至 1862 年 7 月,林肯總統簽署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太平洋鐵路法案。

這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當它成功掃清道路並最終完成之時,將會實現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完美連接,這種連接所帶來的影響,將徹底顛覆以往的對華貿易格局。

而此時,那些被蒙騙淘金的在美中國礦工們,恰好能夠補足鐵路建設所需的龐大且廉價的勞動力。

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美國其他族裔的鐵路工人,憑借著自己所謂的“權益”,理直氣壯地要求資本家給予每天 10 美元的高薪,並且還規定工廠隻需工作 8 小時,除此之外,還要享受下午茶以及各種工傷補貼等優厚待遇。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工人們卻顯得如此樸實無華且默默付出。他們平均僅僅隻要求 5 美元一天的微薄工資,甚至還有人即便隻有 3 美元也願意投身於這項艱苦的工作之中。

他們常常不知疲倦地工作到深夜,中間除了匆匆忙忙吃上一頓飯之外,幾乎不會進行任何其他的娛樂活動。

在他們的心中,似乎隻有通過不斷地勞作,才能換取一家人的溫飽,根本無暇顧及那些所謂的“福利”和“休息”。更讓人感慨的是,在麵對施工中的傷亡風險時,他們也毫不在意,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美國的鐵路事業貢獻著力量。

有句話講到,“太平洋鐵路每一條枕木下麵都有一具華人的屍骨”。

但這樣的中國人更加激起了白人工人階層的強烈憤恨,在排華的狂熱時期,加州甚至在1881年宣布將當年3月6日作為假日用以大規模的來支持製定。最終於1882年通過。

“這個國家曾是所有人的自由國度,除了中國人。”

該是針對大量華人因中國的內部動蕩和有機會得到鐵路建設工作而遷入美國西部所作出的反應,是在美國通過的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移民法。

這使得當年來美國打工的中國勞工,都成為了非法滯留者。已在美國的中國公民,也無法成為美國公民。

它與美國建國以來所有的法律都不同,準確地講,是一個真正全麵的限製性法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個以法律形式將一個群體和國家排斥。

而這便是那一份極為獨特且具有深遠意義的手稿,它如同璀璨星辰般靜靜地躺在李自強的手中。

這份手稿正是由那充滿創造力與激情的李曉龍精心打造而成,名為《勇士》的電影劇本所設定的故事背景。

那一個個生動描繪的場景仿佛鮮活地呈現在眼前,每一處細節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仿佛能將人帶入那個波瀾壯闊的世界之中。

當李自強輕輕觸摸著這份手稿時,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湧上心頭。

他深知,這份手稿背後蘊含著李曉龍無盡的心血與才華,那是對電影藝術的深深熱愛與執著追求的體現。

正因為如此,李自強才會這般堅信,擁有如此堅定信念的李曉龍,無論邵氏拋出多麼豐厚的片酬作為誘人的籌碼,都絕對不會輕易地與邵氏達成合作。

因為在李曉龍的心中,有著更高遠的目標和更純粹的追求,那是對於電影藝術的極致探索與展現,絕非金錢所能輕易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