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初期有兩支守衛京師的屯衛兵,未央宮在京城西南,其衛兵稱南軍;長樂宮在京城東麵偏北,其衛兵稱北軍。之後南軍名沒,而北軍名存。到了漢武帝時,擴大北軍,改北軍中壘為中壘校尉,又增設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七校尉。東漢時,省去中壘,並胡騎入長水,虎賁入射聲,置北軍中侯以監五營,稱為北軍五校。
屯騎校尉:掌重騎兵部隊;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校尉:掌輕騎兵部隊;長水校尉:掌駐紮在長水、宣曲的由匈奴等胡人組成的騎兵;射聲校尉:掌禁軍(羽林軍)中的弓箭手部隊。
京師常備戍衛部隊主要有五支:北軍五校、光祿勳所屬虎賁羽林二營、衛尉所屬的兵衛,三者互不統屬,此外,還有執金吾所屬的緹騎與持戟部隊,城門校尉屯兵,前三者常常用於作戰,後二者更類似預備役,無緊急狀況不會用於戰爭。
北軍五營除校尉外,共有司馬五人,軍吏六百一十四人,士兵三千五百三十六名,官兵總數為四千一百五十五名,屯騎校尉手下有司馬一人,軍吏一百二十八人,士兵七百人。
過了三四天,小黃門來傳旨封趙沐為屯騎校尉龐德為司馬,一行三人便來到洛陽城北的北軍駐地,交接完天色已晚,三人回到營帳不一會便進入夢鄉。
趙沐三人在觀看完屯騎營的戰陣和騎兵之間的配合感觸頗深,對於騎兵作戰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人雖是自幼弓馬嫻熟,但是更多的麵對卻是輕騎兵也沒有經過係統性的學習,大多是靠著本能去衝鋒陷陣,此次來到北軍屯騎營掌握的卻是重騎兵,和輕騎兵有很大的不同,重騎兵出場都是起到決定戰場走勢的,三人在北軍也經曆了係統性的重騎兵作戰指揮能力的學習。
因為沒有作戰任務,整個屯騎營都是以訓練為主,作為整個帝國安全的中流砥柱,屯騎營整體戰力非常強大,竇憲曾率北軍5營共同出征,大破北匈奴,是漢朝中央為數不多戰力強悍的騎兵部隊,人數雖少,卻全是精銳。
趙沐三人來到屯騎營後除了本身的重騎兵的訓練之外,也經常到越騎營中學習輕步兵的作戰技巧與指揮,與越騎校尉伍孚組織了屯騎和越騎之間的聯合訓練。
三人從入了北軍一直都是緊張的訓練當中,又要學習重騎兵的作戰與指揮,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冬季,三人都沒出過營門,恰好明天是休沐,三人決定去洛陽城看看(漢朝時,官員沒工作五天放假一天,稱為“休沐”。沐,是指洗頭發,也就是說每五天放假一天讓你回家洗頭發,順便探親。)
第二天一大早趙鐵便迫不及待叫醒趙沐與龐德二人,三人穿上便裝便往洛陽城裏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