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漢軍大敗(1 / 2)

在張溫的命令下,周慎與董卓各自領兵去征討先零羌,先零羌首領北宮伯玉與李文侯聞聽董卓率漢軍來攻,如臨大敵,畢竟美陽之戰中董卓一馬當先的氣勢讓二人對於董卓深深的忌憚,而且董卓是靠討伐羌人發家的,在羌人中有很高的威望。

在李文侯的建議下,北宮伯玉迅速的聯係交好的羌族部落,前來助戰,而董卓的行動也讓羌人有了唇亡齒寒之感,句就種羌首領滇吾以及趙沐的老熟人燒當羌滇離紛紛領兵前來助戰。

滇離雖經鷹峽穀一戰損失慘重,但好在漢軍也被重創,無力征伐滇離的部族,讓滇離的部族得以休養生息,經過這一兩年的恢複,燒當羌雖然無法與之前相比,但好歹還是有了自保之力,不會有覆滅之危。

滇吾滇離接到北宮伯玉的請求之後滇吾率領五萬羌兵,滇離率領三萬羌兵前來助陣,羌人叛軍暴漲至十餘萬。

張溫領兵四萬繼續圍困金城的韓遂,周慎與董卓各自領兵三萬征伐北宮伯玉。

周慎與孫堅一路追擊北宮伯玉在金城郡治所允吾追上了北宮伯玉的主力,雙方都準備不足,倉促對戰,不分勝負,在允吾對峙下來。

是夜孫堅向周慎進言道“羌賊倉促駐防,糧草必定難以為繼,若我等截取羌人糧道,羌人必自亂也,到時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周慎道“賊軍勢大,糧道必有重兵護送,截取糧道恐難以見效,破敵還需從長計議。”

孫堅見此本想再勸,但看周慎已經麵露不愉,隻得把話咽到肚子裏。

周慎沒有采取孫堅的建議,而在允吾城的北宮伯玉與李文侯也同樣想到了截取漢軍糧道的想法。

北宮伯玉道“漢軍遠來,糧道必定無備,若我等以騎兵突襲漢軍糧道,漢軍無糧必大破漢軍。”李文侯聽後認同北宮伯玉的想法,最後決定由北宮伯玉繼續領兵迷惑周慎,李文侯則率三千輕騎繞道奔襲漢軍糧道。

在周慎對峙北宮伯玉的時候,董卓的三萬兵馬則行至天水郡望垣縣堵住滇吾與滇離支援北宮伯玉的意圖。

董卓自美陽之戰中大破涼州叛軍以後,自信心爆棚,沿途都沒有派出哨騎,直接率三萬兵馬紮進了望垣縣,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滇吾與滇離八萬人馬已經在望垣縣布好了口袋,就等著董卓一頭紮進來。

兩支漢軍都陷入了危險境地卻不自知,至於張溫一邊繼續圍困韓遂,一邊等待周慎與董卓的好消息傳來。

說回周慎,拒絕了孫堅偷襲羌人的糧道建議之後,繼續與北宮伯玉在允吾城對峙,而北宮伯玉也樂見此事,每天都要領人與周慎在城外殺上一陣,更加堅定了周慎認為羌人是要死守允吾的判斷。

而李文侯則是繞道至張溫送糧至允吾的必經之路上,用三千輕騎輕鬆的全殲了漢軍的運糧隊,而還在允吾前線的周慎還在於北宮伯玉打的不亦說乎,對於糧道被劫一事,毫不知情。

孫堅敏銳的發現了事情不對勁,北宮伯玉與李文侯向來都在一起,這幾天北宮伯玉每次出城迎戰都不見李文侯,而且按照於張溫的約定,運糧隊在昨天晚上應該已經到了,而到今天上午運糧隊都不見蹤影,孫堅心裏愈發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