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趙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軍製,一是為了更好的整合資源,二是為了讓手下眾將更好的發揮各自的才能,涼州就是趙沐的試點,一個多月的結果,讓趙沐很滿意,不僅讓涼州高效的運轉,還避免的將軍府和刺史部的重疊,因此趙沐決定在司隸和並州也繼續推行。
將趙雲遷為鎮南將軍府,副將是龐德,滿編也是五萬人,負責則是司州全境,下屬則是徐晃、張繡、甘寧等人,當然由於司隸有東漢的京都長安,所以長安由趙沐的親軍駐守,獨立於趙雲外的兩萬親軍,副將則是閻行和太史慈,不過一般趙沐不怎麼管,都由閻行和太史慈管事。
而並州遷張遼為鎮北將軍,組建鎮北將軍府,滿編也是五萬,副將則是徐盛,由於並州地理位置特殊,趙沐準許張遼自行征召合適的人選進鎮北將軍府。
駐守長安的趙沐親軍為了可以快速支援其他州郡,兩萬人的編製都為騎兵,其中更是有兩千人的重騎兵,而像趙鐵、趙雲、張遼都是混編,五萬人的編製有三萬的騎兵,兩萬的步兵,考慮到涼州的複雜局勢,趙沐還給趙鐵配備了五千人的重甲步兵,好在趙沐控製了大漢產馬的並州與涼州,不然還真沒有底氣組建這麼多的騎兵。
三大將軍府直接聽命於大司馬府,征召士兵、人員變動、將領更換、財政支出都由大司馬府直接管理,而兵部則負責武器配置、登記造冊等雜事,將軍權牢牢的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三大將軍府內,除了主將為四鎮將軍,副將都為四安將軍,如趙雲的副將龐德則為安南將軍,而各自府內的其他將領都是三品的雜號將軍,如征虜將軍、平難將軍、平寇將軍等,由主將自己決定。
而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將編製滿員,像張遼的鎮北將軍府還好,隻需要再征召兩萬人就行了,而趙雲的鎮南將軍府由於漢中之戰的失利近乎全軍覆沒,隻剩不到幾千人的編製,是三大將軍府缺額最多的,趙沐的親軍還剩下的閻行的一萬騎兵。
為了提高士兵的戰鬥力,趙沐還大幅提高了士兵的待遇,士兵一天吃食為4升米,一月21公斤,這隻是平常的標準,如果在執行高強度的任務時,一天就提高2升,一月可以達到30公斤,而且每個月還有俸錢600到900錢(一頭羊的價格約為500-600錢)。
趙沐的這些舉措,使得治下的青壯參軍的熱情高漲,征兵處人滿為患,而趙沐也是優先選擇邊疆六郡以及三河的良家子,因為這些地方的良家子經常麵臨同異族的戰爭,他們的戰鬥意識和戰鬥經驗遠勝於中原地區的老百姓,大多弓馬嫻熟,且聽從命令,隻需稍加訓練,便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士兵,而且趙沐也是六郡良家子從這裏麵走出來的,因此對於這些地方的人有著天生的好感。
就這樣過了兩月餘,至建安元年二月所有的征兵工作結束,所有的軍種編製也補全了,趙沐治下的軍隊達到了十七萬,當然裏麵還不包括長安守衛皇宮的羽林軍和一些縣府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