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城的戰鬥結束後,眾人又馬不停蹄的趕往北城,此時的荊州軍由於被趙軍壓製,遲遲無法打開局麵,急得文聘親自上陣,總算是止住了荊州軍不斷後退的情況,可是根本的情況沒有解決,若不能突圍,將是死路一條,最終文聘決定,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突圍,並且親自上第一線,帶領大軍突圍。
隨著雒縣其他地方的已經解決了戰鬥,其他的地區的趙軍也紛紛開始往北城趕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趙軍加入戰鬥,荊州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若再不衝出去,三萬荊州軍恐怕要全部折在這裏。
文聘也是急了,將荊州軍的唯一一支成建製的一千騎兵拿了出來衝陣,荊州雖然地大物博,但是騎兵卻很少,這也是荊州為數不多的騎兵,隨著荊州騎兵的衝陣,慢慢的撕開了一個口子,開始有荊州兵衝出了包圍,然而趙軍也很快做出了改變,開始在荊州軍騎兵的道路上放置拒馬等來阻止荊州騎兵的衝陣行為。
但此時,三萬荊州兵已經全部衝出了營寨,與趙軍形成了對峙局麵,隨著太史慈的一聲令下,雙方在大街上展開了一場激戰,兩方後麵的人馬不斷的向前擠。造成前麵人員不斷的死亡,雙方打成了消耗戰,每時每刻都有士兵死去,但是此時的雙方已經殺紅了眼,雙方打成一團,打的難解難分,毫無章法。
隨著死亡人數不斷上升,雙方交戰的地方已經堆滿雙方士兵的屍體,形成了高高的人牆,才算是暫時的製止了雙方的進一步衝突,但是也意外著荊州軍的突圍也失敗了,好在是已經衝出營寨了,於是荊州軍順勢將北城的一小片占據了準備固守再尋機突圍。
而趙軍也已經占據了雒縣大部,並且將荊州軍圍了起來,而帶來與祝融沒想到趙軍的行動如此迅速,不僅輕易的擊潰了蠻軍和趙韙部,連荊州軍也被圍了起來,而且沒有損失多少人,這讓他們暫時熄了,坐收漁利的想法,也幸好二人沒有出手,因為趙沐一直讓人緊盯著他們,但凡他們有出格的行動,趙沐絕對會雷厲風行毫不猶豫的將他們鏟除。
現在雒縣唯一的就是城北剩下的荊州軍,隻要將荊州軍解決掉,那麼益州就大勢已定,沒有誰再能阻止他吞並益州了,大漢十三州他將手握其四。
第二日清晨,經過昨天晚上的調整,趙軍迅速調整了思路,決定對荊州軍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徹底的困死荊州軍,於是趙軍在北城外圍了一圈的木柵欄,防止荊州軍跑出去,文聘覺得自己逃出了一個牢籠,又鑽進了一個更大的牢籠。
看著趙軍擺明了要困死自己的模樣,文聘是看在眼裏,急在心頭,經過和張任的商議,決定二人各率一步,分頭突圍,雖然成功的幾率增加了,但同時風險也增加了,一旦被趙軍逐個擊破,怕是要麵臨全軍覆沒的風險,因此荊州軍的副將蔡和堅決不同意文聘的辦法。
他認為,荊州軍與趙沐之間沒有深仇大恨,不如向趙沐投降,然後再讓荊州把自己等人贖回去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益州,把荊州眾多士兵的性命犧牲在這裏,當然蔡和也有著自己的私心,作為荊州大族蔡瑁的族弟,蔡和不想和趙沐不死不休,而且蔡家也不可能坐視他被趙沐扣著,肯定會出麵把他贖回去的,如此一來,既免去了性命,又保住了荊州數萬士兵的性命,雖然傳出去不好聽,但形勢比人強啊,總比平白丟了性命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