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 章 盛京出兵(1 / 2)

皇太極看著滿身是血極度虛弱的烏恩其又說道:“帶他下去吧,給他治傷,好好款待,他是草原上的雄鷹,是科爾沁蒙古的洪巴圖魯!”

“嗻!”

“父皇!”豪格這個時候出列說道:“兒臣願領兵前往科爾沁,會一會那曹文詔老匹夫!”

皇太極看了一眼一臉求戰欲的豪格,隨後又看向濟爾哈朗,說道:“啊兜!”

“皇上!”濟爾哈朗恭恭敬敬的行禮答道。

“這次恐怕要麻煩你一趟了啊!豪格雖然勇猛,但這孩子謀略不足,有你在他左右我才能放心啊!”皇太極溫和的說道。縱觀整個大清朝堂,現在能讓皇太極這樣說話的親王大臣也沒有幾個。

鄭親王濟爾哈朗,不同於代善和多爾袞,他們與皇太極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濟爾哈朗並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四大貝勒”之二貝勒阿敏的弟弟,與皇太極是異父異母的堂兄弟關係。可即便是在血緣關係上,濟爾哈朗比不上豪格、比不上代善、多爾袞,甚至比不上嶽托、薩哈廉這些努爾哈赤的直係子孫,但是濟爾哈朗卻是皇太極最為信任的兄弟。

濟爾哈朗的父親舒爾哈齊因為同努爾哈赤反目,被努爾哈赤囚禁致死,而兄弟二人反目的原因就在於舒爾哈齊盡管已經被努爾哈赤確立為繼位人,但仍舊不滿足現在的地位,企圖分裂建州女真,這才導致了兩人關係的惡化最終反目成仇。

同樣的情況又一次的發生在了濟爾哈朗的哥哥身上。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也就是“四大貝勒”中的二貝勒,在攻打朝鮮時就企圖封王自立,然而並沒有得逞,隨後又違抗軍令、棄城而逃,再加上他平時借著“四大貝勒”與皇太極“南麵同坐,共受朝拜”的特權和禮儀,對皇太極屢有大不敬之舉,最終,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以十六大罪狀為由,將阿敏軟禁。

在努爾哈赤清算舒爾哈齊的時候,濟爾哈朗還小,不僅沒有受到處罰,還被努爾哈赤接進宮中撫養,其人生命運也就此改變;而在皇太極處理阿敏的時候,濟爾哈朗已經32歲了,這一次,他非但沒有因為自己是阿敏弟弟的原因受到懲罰,反而成為了阿敏倒台的最大受益者。

皇太極在處理阿敏的同時,隨即安排濟爾哈朗繼承了阿敏的全部財產,同時將阿敏的鑲藍旗也交由濟爾哈朗統領,濟爾哈朗瞬間搖身一變,成為了統領八旗中實力排名第二、坐擁33個牛錄的鑲藍旗旗主貝勒(排名第一的是正白旗,擁有35個牛錄,旗主為多鐸),而這與皇太極的支持和厚愛是密不可分的。

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隨即,清太宗皇太極下旨,“論功封兄弟子侄”。

此時的濟爾哈朗,被皇太極封為和碩鄭親王,“鄭”即為鄭重、正式的意思,這是皇太極對於濟爾哈朗的肯定,也是對於濟爾哈朗的期望。由於皇太極最敬畏的兄長代善被人取走了腦袋,所以濟爾哈朗目前是大清實際上最的皇太極信任的親王。

此時的濟爾哈朗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但是他也非常清楚,自己能夠獲得如此的權勢和地位全部有賴於皇太極的支持,所以他對於皇太極的忠誠也是發自內心的。

早在濟爾哈朗沒有因為阿敏之事受到皇太極處罰反而繼承了阿敏全部財產並被獲封鑲藍旗旗主的時候,他就率領諸弟和子侄等舒爾哈齊一支的全族上下共同發誓:“我父、兄行為有罪,自遭報應。如果我們認為有罪的父、兄做得對而產生異心,一定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