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六千畝荒地(2 / 2)

“縣丞大人,小民能否先了解一下您指的這近六千畝的土地在賦稅這方麵不知是如何收取的?”

“難道真的有戲?”這是李義春在聽到餘閑的疑問後腦海中的第一反應。

其實他看到的介紹信,信裏村長是這樣寫道:“雙河村以西,餘家老宅為中心周圍地塊”。

看完信後李義春當然知道村長所寫的周圍地塊肯定指的就是小範圍內的那一些,而不是自己所說的“雙河村以西至潏河,北至秦嶺山脈”這麼一大片的範圍。

不過眼見著餘閑真的對這無人問津的荒地感興趣,李義春當時就想難得碰上餘閑這種對荒地感興趣的“冤大頭”,他幹脆就把這範圍說的廣一些。

講不好就能讓餘閑多圈一些,哪怕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出十幾二十幾畝的也是好的。

要是知道此刻李義春心中的真實想法,他不是誤會而是“裝傻”有意為之,不知道餘閑會作何感想。

現在聽到餘閑沒有直接否定掉自己所圈選的範圍,而是問起了賦稅的事,李義春覺的應該是有戲了。

“這個當然可以,根據朝廷製定的稅收政策,我們鄠縣是以畝產一石二鬥的平均水平作為基準,這原有的耕地的田賦稅率是十稅一,而這個開荒而來的耕地在稅收上有優惠政策,比原有耕地的賦稅少了不少,也就是十五稅一。”

“而這田賦屬於是糧稅,剩下的還有一個錢稅,按照每畝耕地八十文收取。”

這裏要說一下,為什麼李義春會說“以畝產一石二鬥的平均水平作為基準”。

關於田賦,全國各地的田賦都是不一樣的,朝廷會根據當地土地的肥沃、貧瘠、民情的稀疏程度等而定出相應的“基準”。

不管你的田地是多收了還是少收,哪怕是顆粒無收,百姓都需按照這一標準繳納田賦。

老百姓大都靠天吃飯,人禍可以避免可是天災難以抗拒,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賦稅不高的情況下,勤勞的百姓仍然生活的那麼艱辛的原因。

而餘閑聽完李義春的介紹,他在腦海裏算了算,按照現在三十文錢一鬥的米價來計算,一石二鬥米的總價是三百六十文錢。

十五稅一也就是說這一畝地每年要繳二十四文錢的稅,要是按照李義春說的六千畝的量計算總的田賦是一十四萬四千文錢。

再加上錢稅每畝地八十文錢,六千畝土地就是四十八萬文,兩者相加,這六千畝土地餘閑一年要繳納六十二萬四千文錢的稅,也就是六百二十四兩銀子。

這麼一算下來,餘閑也就覺得把這近六千畝全都歸在自己名下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這也僅僅是對於餘閑而言,畢竟他的錢來得太容易了,你要是換做別的人,這土地就是一塊隻會吞錢不會產出的荒地。

有錢階層的人家,他們就是再有錢,估計也不願意為了這荒地每年白白的繳這農業稅,你就更別提靠天吃飯的普通老百姓了。

“縣丞大人,小民算了算,覺的這近六千畝的荒地也不是不可以要。”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