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林海明珠(1 / 2)

轉天一早,我們向加格達奇出發。清晨的空氣中帶著一股草木泥土的芳香,使人極度舒適,頭腦也變得異常清醒。

藍鳥平穩的行駛在國道上,過了莫力達瓦達翰爾自治旗,此處已是鬆嫩平原北部盡頭。

道路左邊開始出現山地草原,放眼望去,那翠綠的青草地如同山崗上鋪著的一層地毯,上麵成群結隊的羊群,就如同藍天倒映在綠地上的一朵朵白雲。

我們用時兩個多鍾頭,越過了嫩江,距離加格達奇已不過二百多公裏,此處已近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北部。

加格達奇是大興安嶺地區的行政公署所在地,常駐人口不足十萬,地處內蒙古境內,但卻歸黑龍江管轄,屬於一塊飛地。

加格達奇素有‘林海明珠’‘萬裏興安第一城’之稱,這個地名源自鄂倫春語,意為‘有樟子鬆的地方’。

近午光景,我們到達加格達奇,進城找了一家飯館飽餐了一頓。除了牛羊肉,還有鹿肉,還嚐到了大興安嶺特產的藍莓,木耳,還有大馬哈魚。

我向飯館老板打聽了哪裏有貨車停車場,按計劃我們準備今晚在這加格達奇住一晚。

一來因為距離滿歸還有五百公裏,而且沒有國道,聽說路況還不好,這五百公裏恐怕得走上十幾個小時。這時候已近中午,要是現在就出發,到滿歸就得後半夜。

二來也是因為始終聯係不上過山風,可能他的任務還沒結束,在林子裏還沒出來呢,我們去太早了也沒用。

吃過午飯,我們登上了北山,向鐵道兵紀念碑獻花。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曾兩次想要開發大興安嶺,均告失敗。直到1964年,國家開始第三次開發大興安嶺,鐵道兵第三、六、九師的八萬官兵,會戰於這片浩瀚無際的原始森林深處,開始了爬冰臥雪餐風飲露艱苦卓絕的鐵路建設。

這一幹就是二十年,直至1983年末,八萬鐵道兵共計鋪設鐵路792公裏,架設橋梁124座,鑿通山體隧道14個。數百名人民子弟兵在此永世長眠,用鮮血與生命為代價,打開了這座塵封已久的綠色寶庫。

之後有超過兩億立方米的木材在此運出,以及大量金屬礦產,自然資源,都被用於支援全國經濟發展建設。

胖大海對這個沒什麼概念,就問我:“兩億立方米的木材,那得是多少?是不是都能造兩座J城了?”

我語重心長的給他解釋:“J城要是全都用木材來造房子,萬一起火怎麼辦?火燒連營你不是變烤豬了?就算沒變烤豬,也得變成熏肉大餅了。”

胖大海聞言就罵道:“你他娘的才變烤豬呢,說的好像你不在J城似的,起火了你也得變成烤地瓜。”

我“嘖”了一聲就道:“對啊,而且烤地瓜吃多了放屁,所以不能全都用木材來造房子。”

張遙見我倆詞不達意,就道:“要搞經濟發展建設,就得先修路。那時候公路網不發達,全靠鐵路。要鋪設鐵路,不但得有鐵軌,還要有枕木。如果這兩億立方米的木材全都做成枕木,能鋪設鐵路八十多萬公裏。”

我對胖大海道:“看見沒有?這就是知識的力量。雖然我學習也不怎麼樣,但我平時為人謙虛,不懂就問,這就叫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胖大海“啊呸”了一聲道:“就你還為人謙虛呢?敏而好學我是沒看見,我看你就剩下不齒和瞎問了。不過你這位張副官倒是博學多才,她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抬頭看了看鐵道兵紀念碑,不由得肅然起敬,從兜裏掏出煙來點上三根,向紀念碑拜了拜,口中就道:“我這煙不好,抽著跟嘬蛤蟆頭似的有點糊嘴,不過沒辦法,咱也是貧下中農,條件有限,列位鐵道兵同誌將就著抽吧。”說著把三根香煙擺到了那紀念碑前。

張遙上山時,沿途采了許多五顏六色的小花,這時就分了一些給我,兩人向紀念碑獻花,我打了個立正,向紀念碑敬了個軍禮。

在這北山頂向四周遠眺,周圍全是一望無際的喬木林。林中樹木以落葉鬆、樟子鬆、以及樺樹為主。

因為常年大量采伐,這一帶已經沒有多少原生林了,都是一些再生林。所以這些樹木都不怎麼高大粗壯,樹幹直徑普遍都在二十厘米左右,比較細。而且樹木之間的間距也比較大,看起來就感覺比較稀疏。

三人在北山轉了一會兒,期間我又給振風打了幾個電話,卻依然打不通。張遙就道:“看來你們這位綽號過山風的同誌,不怎麼靠譜啊。”

我心想,要說我和振風還有胖大海這三個人裏麵誰最靠譜,恐怕振風得排在第一位。振風雖然平時話少,但從來都是言出必踐,吐口唾沫都是個釘。要說他故意放我們鴿子,打死我都不信。

胖大海也對張遙道:“妹子你是有所不知啊,過山風這家夥沒什麼優點,性子拗的跟個倔牲口似的,長的還埋了吧汰賊磕磣。但就有一點,這家夥說過的話從來算數。這家夥從小到大,放個屁那聲音都在訴說著誠實,尿個炕那紋路都在默寫著守信。要說到靠譜,這家夥算得上是童叟無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