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日,臨山縣中,賈詡與穀雨瀟一起,先是斬殺一些為富不仁的豪紳富商,其後又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一波操作下來,李逸辰係統中的民心值,飆升到了260000,安山府三大郡縣,已是民心所向,皆入秦軍之手。
不過李逸辰卻有一件十分頭疼之事,如今穀雨瀟率麾下士卒投降,自己若是將他與麾下士卒拆散,編入秦軍其他部隊之中,頗有些不信任的意味。
但穀雨瀟手下三千人皆是精銳之士,若全部掌控在穀雨瀟手中,自己對於他又不是那麼放心,最好是能使得這些兵馬自成一軍,自己從係統召喚出的將領中,挑選一個,為新軍首領。
但目前自己手下也沒有合適的人選,這個人選要武力在穀雨瀟之上,能夠鎮住他,武鬆雖然可以,但卻不適合統帥大軍。
好像自己還有一次一流人傑召喚次數沒有使用?想到這裏,李逸辰在腦海中默念道:“使用一流人傑召喚權限。”
【恭喜宿主,成功召喚一流人傑,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將在半個時辰之內,前來投奔宿主。】
李逸辰欣喜不已,辛棄疾的大名,自己可是如雷貫耳。
辛棄疾,字幼安,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
一生以收複南宋失地為誌,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誌難酬。但他恢複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
後來起義軍風雨飄搖,辛棄疾臨危受命,趕赴南宋朝廷,為起義軍謀出路,歸來之時,卻得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辛棄疾的那首破陣子,哪怕到了後世,每每讀起,都讓人熱血沸騰。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可以說辛棄疾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全才,可惜的是一生蹉跎,壯誌未酬。
不到半個時辰,辛棄疾就在賈詡的帶領下來見李逸辰。
李逸辰打量著眼前的辛棄疾,看起來隻有二十歲上下,手上拿著長槍,麵容俊朗,棱角分明,卻又帶著一股文人的書卷之氣。
辛棄疾認主之後,李逸辰在腦海中默念:“查看辛棄疾信息!”
【辛棄疾信息如下】
【姓名】:辛棄疾
【年齡】:19
【武力】:武宗境初期
【智力】: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