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堂的母親自從逃離大山回到城市裏後再也沒有結過婚,父母因為她失蹤後變賣了家產,全國各地的去尋找她,一旦收到可能是女兒的消息都會不遠千裏趕過去,然後不厭其煩的經曆一次次失望的過程。
張秋堂母親的父親,算是張秋堂的外公,在張秋堂母親二十六歲生日那年因為思女心切,哀愁過度抑鬱而終,母親挑起了尋找女兒的擔子,哪怕年近六十歲,仍然勤於鍛煉,在尋找女兒的第一線,從未間斷過。
好在老天開眼,張秋堂母親自己逃了回來和年邁的母親重逢,母女倆抱頭痛哭。
找到了女兒,張秋堂外婆仿佛最後一口勁就卸下來了,身體每況愈下,讓張秋堂母親根本沒有哀傷自己的經曆,陪著母親一次次去醫院治病。
可哪怕是這樣外婆的身體仍然撐不住,在女兒回來的那一年年末辭別人世。
父母之愛女,則為之計深遠。張秋堂外公外婆為了尋找女兒變賣了家產,但卻留下了一棟門麵房,樓上是一百平米的住房,樓下是用來開店的門麵。
張秋堂母親可以選擇將房子出租拿著租金度日,也可以開間商店,自己當老板。
所以她開了一間小超市,因為鄰裏的幫助和支持,將日子過了下來。曾經在山中的那些日子過得生不如死,她不止一次生出想要死亡的念頭,可又殘存著一點希望,萬一能有逃跑的機會呢?
死亡太輕易了,可她還有父母,她是獨女,萬一還能有和父母團圓的可能呢?她也不能讓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
父母即使臨走的時候,也為她將後路鋪好了,她又怎能愧對他們的一片愛女之心。
隨著日子往前走,那些鐫刻在靈魂裏的痛苦也仿佛慢慢變淡,一個人的生活挺好的,一貓一狗陪伴,生病住院麻煩一下侄子侄女,給付他們工資,到了醫院請護工,人生短短幾十載,怎麼舒服愉悅那就怎麼來。
可這愉悅根本不包括那些本該死在深山裏的記憶找過來!
尋親欄目組調查過她的背景,可能認為她現在孤獨一人,守著父母留給她的店鋪孤單的過著日子,迫切的需要親情來填補她的後半生空白,所以在雙方都未通知的情況下策劃了這麼一出認親現場。
而產生的節目效果,算是尋親節目播放以來的滑鐵盧!
張秋堂母親非但沒有對闊別多年的女兒展現出慈愛一麵,甚至當著欄目組眾人的麵對著張秋堂破口大罵,粗俗的言語和周圍鄰裏對她和善的表象徹底隔開,似乎將她這輩子最惡毒的話都用來招呼到張秋堂身上了。
“你這個賤種還有臉過來,你就是存心想我死對不對!”
“你們這對父女,害了我的人生,害死了我的父母,現在連我命都不放過是吧!”
“你們就是噩夢,是我永遠醒不來的噩夢!你怎麼不去死!如果你真當我是你母親的話,那我求求你做點好事,跳河跳樓上吊車禍不拘哪一個,死了就行,別來和我沾邊!”
......
認親並不成功,張秋堂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親生母親如何辱罵難堪就不說了,她母親竟然還因為情緒激動暈厥過去,這下母親這邊的親戚也看不過去,直接過來說讓她趕快離開,別給她母親造成二次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