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冬季工作忙(1 / 2)

在開完宴會後,林四海發現地裏的工作雖然不用多麼勞心費力,之前種下去的蘿卜也正在茁壯成長,但是為了改善生活,還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的。

第一件事是種植菌菇,第一次試驗林四海準備種點木耳。好的木耳吃口清脆,營養豐富,不論是燙火鍋還是涼拌都是一道不錯的菜。但是老是去山裏采木耳太麻煩,而且量還不夠吃。於是林四海決定種一點。

首先就是選樹,選樹是很關鍵的,適合種黑木耳的樹也有很多。但要因地製宜,選用當地資源豐富,又容易長木耳的樹種,根據林四海知道的,除含有鬆脂、精油、醇、醚等樹種和經濟林朩外,其他樹種都可種植朩耳。經過在森林裏仔細,找到了類似麻櫟的樹。

其次是砍樹,什麼時候砍也有講究。林四海想起書裏寫過曆史習慣是“進九”砍樹,-般來講,從樹葉枯黃到新葉萌發前都可進行砍伐,因為這個時期正是樹木“休眠”期,樹幹內的養分正處於蓄積不流動狀態,水分較少,養分最豐富而集中,這就叫砍“收漿樹”。同時,這個期間砍的樹,樹皮和朩質部結合緊密,砍伐後樹皮不易脫,利於黑朩耳的生長發育。林四海選好樹種後,又等了幾天,便放倒了幾棵樹,讓達拉他們拖回去了。

等樹全部運回去後,林四海沒有立即處理,而是留住枝葉加速樹朩水分的蒸發,促使樹幹很快幹燥,使其細胞組織死亡,同時有利於樹梢上的養分集中於樹幹。等了十來天林四海才開始剔枝。他用萬能工具中鋒利的砍刀從下而上貼住樹幹削平,削成“銅錢疤”或“牛眼睛”,嚴格控製削的深度,不削得過深,傷及皮層。

等一切準備妥當,就到了接種的時候。在此之前,林四海已經用鋸木屑與麥麩等配製成培養基,將第一次采回來的木耳進行人工培育菌種,等木頭全部準備好後,將培育的菌種均勻的灑在木幹上。

黑木耳在出耳階段需要有足夠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增加光照強度和延長光照時間,能加強耳片的蒸騰作用,並促進其新陳代謝活動,耳片變得肥厚,色澤變黑,品質好。而林四海特地打造了一間培養房,房頂和周圍牆壁都是可拆卸的,在菌絲階段是需要黑暗狀態的,但是到了子實體階段,就需要陽光了。隻要陽光好的時候,林四海就可以將牆板拆下,讓黑木耳能夠接受陽光的洗禮。遇到下雨或者下雪的時候,就用牆板保溫。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木耳長出來了,林四海小心的照顧著,製作了一個噴水壺,每天為木耳澆水。然後看著木耳從一個個小片長成蜷縮狀又慢慢張開。等到長成兩三厘米那麼寬的時候,就開始采收,這時候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采收後的木耳林四海指揮著蘿拉她們及時曬幹。曬幹前用剪刀剪去木耳根部的培養基,清水洗去雜質。這樣,林四海收獲了第一批栽種的木耳。但是限於技術原因,木耳的數量不多,品質也很一般。但是總算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畢竟在森林裏采摘是一個看運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