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後,錦衣衛通過多番努力,終於找到了蘇媚。同時找到的,居然還有……朕的小皇子!
原來她躲起來生小孩去了!
我真是笨啊!以她的性格,絕對不會仗著自己有孕在身來要我娶她為妃的,我還以為她在惱我,當時還允許她離開,真是笨到家了!
男人還是應該強硬一些才是!於是我跑過去,對她嚷道:“你到底要鬧哪樣?乖乖跟朕回家,不然把你綁回去!”
後來,“粽妃”又回來了,綁得很像粽子。
在找到她之前,德妃宋惜君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皇後葛青兒也生了個兒子。這回重新排序,蘇媚所生的是七皇子,葛青兒所生的是八皇子。另外,宸妃野離都蘭、賢妃夏雨荷等人也已經漸漸隆起了肚子。我老人家雖老,某些能力卻還真不是一般的強啊!
由於皇後所出的是嫡子,照那個年代的說法,也是擁有繼承皇位的權利的。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勸我廢長立幼了,可結果是:他們成了我檢驗流放人員死亡率的實驗素材。
※※※※※※※※※※※※※※※※※※※※※※※※※※※※※※※※
三年後,我禪位於太子王鯤弈,自己做起了逍遙自在的太上皇。
老大改年號為大興,同時,遷都長安,結束了偏安一方的局麵。
老大王鯤弈沒有兒子,所以立了老二王嘯天的長子王子思為太子。
老二有兩個兒子,長子王子思過繼給老大,將來繼承皇位;次子王子淵將來繼承晉王爵位。安排得妥妥當當的,老二也很滿意。
自此,我立下規矩:新皇登基之後馬上立太子,太子無大錯絕不廢黜。至於立嫡不立長的規矩,我無力改變,也不想改變,因為我覺得還不錯。
嫡長子即使很笨,有優秀的臣子們輔佐,總還是過得下去的吧。大不了,像我一樣早點退休給後人嘛。
另外,我對此說了一段話,成了天下讀書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我說:“入朝為官,便要做好輔佐昏弱君主的準備。皇帝要是什麼都會,那還要臣子們幹什麼?還要給你們俸祿幹什麼?俸祿分為兩半,一半是叫你做事情的,另一半是給你氣受的!放心,本朝不會擅殺大臣的,但是會隨時給你氣受,賜你廷杖,賜你流放。你若是能做得了事,受得了氣,挨得起廷杖,經得起流放,就來考取功名吧!”
本來就是,哪能光想好事,隻想著飛黃騰達,不想想廷杖和流放的。
我的兩個最為倚重的臣子,就用實際行動為我的這一段話做了很好的注解:先是龐籍,這個說話總是過於剛直、不懂語言藝術的龐太師,不知因為何事惹惱了一向好脾氣的我家老大王鯤弈,被拖出去打了個屁股開花。雖然事後老大也有點後悔,但是打爛的屁股是很難恢複原貌的。而曆史上一向很苦逼的範仲淹範文正公,這一次還是一樣,因為推行新政失敗,飽受貶謫流放之苦。他還在外放戍邊的路上,寫下了諸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豪言壯語。
慢慢憂吧!搞什麼新政,我還是喜歡無為而治。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我家老大要殺他們,我會跑來阻止,其他的,我是絕對不會幹涉的。
不過,有了這兩位做榜樣,天下廣大讀書人也應該深刻知道“做官有風險,入朝須謹慎”的道理了。不少人不再把做官作為唯一的追求了,而改向醫藥、商業、天文、文學、戲曲、書畫等多個方麵發展,全國上下多了許多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國家越來越富強,老大也倍受讚譽,被稱為“大興治世”。
而我老人家,本來名聲就不咋的,跟兒子一比,名聲卻越來越差了。很多事情被人拿出來詬病,比如說,在遜位前幾天還新納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