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踏雪尋梅(1 / 3)

朱玉潤忙她的展銷,杜總處理他的公司業務,石峰和何旭東頭一次來南京不能白來。南京是文化名城,風景很美,古跡更多,一天、兩天是遊不全的,可是工作很忙,隻能來日方長了。那麼今天就玩一天吧,可是到哪裏去玩好呢?

“旭東,你說我們今天到哪裏去玩好?”

何旭東打趣地說:

“石峰,有一個成語你知道不?這個成語就叫‘問道於盲’,我到南京才來幾小時,你問我那不是‘問道於盲’嗎?”

石峰也打趣地說:“有一句話你知道不?這句話就是:‘盲人騎瞎馬’,南京我也是頭一次來呀,我不問你我問誰呀?”

“你愛問誰問誰,反正我是‘瞎馬’,你是‘盲人’,你讓我去哪我就去哪。”

“好,你聽我的吧。老爺子這幾天在家,老叨咕他在岫岩養的那些鳥兒、花兒的,那些花鳥都讓我姐代養著呢。今天咱們上花鳥市場給他買了兩隻鳥,買幾盆花吧。”

南京花鳥市場在夫子廟附近的金陵路上,這裏出售各種花、鳥、魚、蟲,還有南京特產雨花石、以及古玩、書畫。於是他們直奔賣鳥兒的地方。

兩人逛來逛去,看到了一隻羽毛翠綠的鸚鵡,石峰想到翡翠顏色中有一種綠,叫“鸚哥綠”,就不禁多看了幾眼。沒想到這隻鸚鵡一見石峰注意它就問了一句:“你好。”更喜人的是“你好”二字還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一點南京味兒都沒有。石峰很喜歡,就連鳥兒帶籠一起買了下來。

兩人提著籠子又去買雨花石。雨花石產於南京市的雨花台,是一種瑪瑙玉石,它質地堅硬,晶瑩圓潤,花紋美麗。由於長期在河水中衝刷滾磨,有的扁扁的像大號圍棋,有得圓圓的像鳥蛋,大的像核桃,像牛眼,小的隻有指甲蓋大。顏色有紅、黃、綠、褐、白、灰,五顏六色。石上花紋細膩,變化多姿。有的一層層像玉帶,有的一圈圈像樹的年輪,有的一環環像雨點兒落在水中,激起的漣漪,這大概就是雨花石名稱的來曆。有的把雨花石因材施刀,雕成了工藝品,石峰對此嗤之以鼻,這純粹是暴殄天物,真不如天然形成的妙趣天成更加耐看。於是石峰選了一顆又一顆,準備一盤放在客廳,一盤放在書房。接著又選購了一大一小兩個專門養雨花石的瓷盂。因為雨花石得用水養著,因為雨花石在水中,顏色才顯得更加鮮豔,花紋兒才更加美麗。他們把雨花石放到瓷盂裏,提著去買花。

現在就要到早春二月,花市裏萬紫千紅,千姿百態,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可是逛了半天,他們一盆也沒買,不是沒有看中的,而是好看的太多了。而且連盆帶土實在太沉。他們過足了眼癮卻一盆沒有買,他們決定下次開車帶父母來多買幾盆可心的。

他們簡單地吃完了午飯,便來到了古玩市場。

石峰學的是美術,自然對古玩這種藝術品有興趣,但是因為心情低落,生活貧困,所以對古玩收藏沒敢涉獵。可現在不同了,尤其是李老太的金枝玉葉,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使他對古玩增加了興趣。他們先看舊物攤兒,發現小攤上的東西太濫了,什麼瓷器、陶器、銅器,舊書畫、舊電器、舊家具,滿地都是,有的就是垃圾,實在不堪入目。

石峰對這些一概視而不見,專看一些飾品和文玩用品。不長時間,一個筆筒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筆筒由梨木雕成,高約二十厘米,粗約十厘米,顏色黑黃,隻可惜有條裂縫。整個筆筒全是鏤雕的鬆、竹、梅“歲寒三友”的圖案。筆筒上的鬆、竹、梅枝幹虯勁,葉花錯落,多彩多姿。石峰腦中靈光一閃,這個創意可以借鑒。他在騰衝解出的瓶形翡翠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黑癬,當時沒有賣,如果采用鏤雕的方式,將黑癬挖去,雕成一個滿布梅花或者其他圖案的玉壺春瓶,不是很有創意嗎?

石峰蹲下身把筆筒拿起來,看了又看問道:

“請問這個筆筒要多少錢?”

擺攤的老者看了看他說:

“你看好了,它可有一道裂縫。五十塊錢。”

“五十塊錢?我要了。”

石峰心想:這個老者挺厚道,五十塊錢。不貴。老者“哈哈”一笑說:

“小夥子挺爽快,我這還有一個筆筒,你一起收了吧。”

說著老者從箱子裏又拿出一個筆筒,不過雕的是“二龍戲珠”。雖然也很精致,但是石峰並沒看出有什麼創意。

“這個要多少錢?”

“三百,不貴。不像那個有裂縫。”

“老板,實話告訴你,我是搞玉雕的,這個筆筒盡管有裂縫,但這個創意對我有啟發。盡管這個實用價值挺高,但是我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