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迎著皇帝疑惑而痛苦的目光溫柔笑笑,側坐在龍床上為他掖了掖被子。
“皇上,惡人與昏君從無反思己過,您會自我懷疑,恰恰說明了您是一位好父親,也是一位賢明君主。”
“人之初,性其實非本善,每個幼童幾乎都會在一到兩周歲之間,產生自我意識,也就是他們會在那個階段開始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個體。”
“此後數年直至長成為止,他們渴求著自我認知,渴求著被當成一個人,獲得尊重、理解、認可,並隨著這部分能量的影響,產生相應的欲望。”
“這也意味著,給予他尊重、理解、認可的人是誰,他便會親近誰,誰便能對他產生最大的影響。”
“澤兒養在廢妃姚氏身邊,耳濡目染,姚氏一心想讓他奪嫡爭儲,十數年灌輸下,便成就了他一顆無論如何也不知滿足的野心。”
“他私德不修,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隻仗著他的皇子身份結交大臣,羅織黨羽,瘋狂斂財,是因他認為,德行不重要,錢權才重要,也因此被人鑽了空子,遭人利用,走上了萬劫不複的道路。”
“歸根結底,這些也都是他自己選的,與皇上……的確有關,但皇上您並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人。”
皇帝安靜聽完,苦笑了幾聲,鬆開了皇後的手。
“所以你的確認為朕有錯……”
皇後卻馬上拉住了他的手,幾乎是強迫他看向了自己。
“博廣,皇帝是天子,但皇帝也是人,肉體凡胎,不會仙術道法,事情也隻能一件一件做。”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世間事從無十全十美,你的錯,無非是因為背負著一國之君的職責,無法事事躬親,對孩子們疏於管教和陪伴,也是情有可原。”
“但……忠言逆耳,雖後宮不得幹政,有些話臣妾該說還是要說。”
“您的錯不止對於孩子們的虧欠這一處……二十年前那場腥風血雨,您因私仇而大肆捕殺向姓臣民,他們……大多都是無辜的。”
“無辜之人慘遭屠戮,臣妾甚至聽說,地方有不少官員殺良冒功,以無關之人的性命假稱為向氏餘孽,換取朝廷的賞銀與高升的前途。”
“身為一國之君,這才是您最大的錯,也是鐵筆會在你明君之名下,留下的唯一汙點。”
“若無此大錯,向氏餘孽如何能招買、拉攏那麼多人為他們所用?”
“故……臣妾以為,此一戰,罪責一在逆王向龍海,罪責二……怕就是當年仇恨迷眼的皇上你了……”
皇後還算嘴下留情了的,她知道皇帝自己會多想、深想。
這陣子捷報頻頻,但皇帝並沒有被勝利衝昏了頭,睜眼閉眼皆是戰報上的死傷人數。
從一開始,便是數以萬計的人命,他的錯誤、他兒子的錯誤,讓那些兵勇、百姓,橫遭滅頂之災、失親之痛。
可他是皇帝,打了勝仗,他麵對朝臣、奴仆,永遠得是高高興興的,讓人知道邪不壓正是不變的道理,敢挑釁皇權天威,最終必一敗塗地、一無所有、身死魂消。
可他心裏也一直在念念不忘,除了召慧能寺高僧入宮為將士們祈福,許下賞銀、升官、賜爵等諸多好處,如今大戰在即,他一刻不停在想,作為一位君王,他還能為前線將士做些什麼、為死去的將士們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