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嘉親王說道:“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本為江南舊俗,蘇州尤其盛行。京郊一帶本不盛行。在一些記述京都歲時活動較為詳細的古籍中,均不曾記述“荷花生日”。之所以慶祝“荷花生日”是有來由的,大約,在乾隆初年,信郡王福晉從南方清來一位女畫家,冷吟居士,為昆山人,詩詞書畫造詣頗深。福晉也工詞章。由於她倆有共同的愛好,故結下了翰墨姻緣。女畫家把蘇州極為熱鬧的“荷花生日”活動,一一介紹給了佟佳氏。“是日,……畫船簫鼓,競於葑門外荷花蕩,觀荷納涼。……”她還繪製一幅以荷蓮蕩為背景的《行樂圖》手卷,並畫了十二幅冊頁,內容都是畫蘇州荷花生日即景,極為生動豐富。此後,就興起了慶祝荷花生日的習俗。”我說以前怎麼沒有過過這什麼荷花生日,肯定是後來失傳了。我隻是在想怎麼才能得到冰激淩。哎喲,頭疼!
旁邊一個清瘦的書生模樣的人道:“睿王府,風景雅致、令人忘俗,最難得的是這乾隆粉彩荷葉杯,造型特異,杯子外緣中部有個碧綠蓮蓬,孔通杯內,倒酒入杯,蓮蓬也隨之灌滿了酒,喝幹了杯中酒,灌在蓮蓬內的酒隨之流入杯中,給飲者的感覺,酒若清泉,象是喝不盡的。妙啊,妙哉!”
劉先生道:“白居易詩寫雲“寂寥荷葉杯”,又戴叔倫詩“酒吸荷杯綠”其所指的荷葉杯不同,是在鮮荷葉中心凹處撕去綠纖維下連莖,酒倒入杯中,順流直下能達莖孔末梢,可謂天然。此杯雖妙,卻少了幾分情趣。”
我靈機一動,起身溜出了書齋,來到桐蔭堂西南角的蓮花池邊,伸手摘了一朵白蓮,折回“擁翠含芳”,大聲回報道說:“阿瑪,我剛才到瑤池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一株荷花,獻給諸位長輩,食此花蕊花瓣,當能延年益壽。”父親大喜,眾人果然將分到的花蕊花瓣放在小蓋碗形酒杯中,斟滿篩熱了的上好原封白酒。少時,舉杯同飲,皆曰:“美極,美極:實在清香!”這時,我才如釋重負,跟著大夥笑了。
酒助詩性,眾人開始對詩聯句。聽了一會,我大失去所望,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清朝300年連一個著名的詩人也沒有,太迂腐了,直聽的我昏昏欲睡。
忽然一人道:“聽聞小王爺,自幼聰慧,何不也來口占一絕?”
頓時眾人開始起哄,隻聽得父親在謙讓,劉師傅在阻擋,畢竟我隻有十歲,如果出了醜,他的臉上也不好看。
啊!讓我作詩?那還不要了我的命,尋秦記裏項少龍憑著幾句名句,不但享受了榮華富貴,還讓幾大才女對他*,可惜,他老人家去的是秦國,手裏有大把的名句可以使用。我來到清朝,清朝以後有什麼有名的詩人?好像一個也沒有,埃!中國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不對!有了。忽然想到一人,我信心百倍。
施施然走出來,行了一個禮,開口道:“各位大人有命,小子我豈敢不從,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如果小子作的詩還勉強可看,求父親賜我一物。”
“好小子,口氣不小,我代你父親答應了,如果作的好,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嘉親王脫口答道。
“遵命”我伸手一指窗外池塘裏怒放的荷花道“既然詠荷,豈可有形而無聲,小子放肆,作一首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此為一代天驕毛主席少年時候遊戲之作,我認為雖然稚嫩,豪氣已現,足以鎮住這幫腐儒,哈哈,以後我就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詩詞橫行天下了。)
一座皆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