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6)把酒論兵下(1 / 3)

第十八章

(6)把酒論兵下

舒鐵雲倒是痛快,笑道:“其實也極簡單,‘勿用台人守台也’,隻要遵從這一原則,台灣必定,縱有小亂,也難成氣候,如此海疆平定,台民安居,可成長治久安之局麵!”

看我不理解的

樣子,解釋道:“台灣自康熙朝才入版圖,到今天不過一百多年,朝廷在台灣駐紮重兵,水師、綠營一共16營,兵勇一萬四千餘人。這些兵丁都是自內地招募,三年一輪換。這樣以來,既耗費人力,每年所需要的糧餉更是比別的兵丁多了一倍有餘。所以不斷的有人向朝廷建議,要招募台灣本土人充當兵丁,這樣以來,既省軍費,又免除了外地士兵的輪換之苦。當時朝廷上眾人可是交口稱讚,差一點就施行了呢!”

陶澎一聽,笑道:“不錯,要不是富康安大人上書,極力的警告不可,朝廷真的就地招募,以台人守台了呢!這個我知道,前幾天我整理文檔的時候還見過富康安大人的奏折呢,確實是思路周密,警世之言,文采還很好呢,我記得是這麼說的‘......天庾正供不少惜,此何所取而必為之哉?蓋嚐推原其故,竊見列聖謨猷深遠,與前人立法定製之善,不可易也。夫兵者,凶器至危,以防外侮,先慮內訌。自古邊塞之兵皆由遠戍,不用邊人,何也?欲得其死力,不可累以室家也。邊塞,戰爭之地,得失無常。居人各顧家室,必懷首鼠,苟有失守,則相率以迎。暮楚朝秦,是其常態,若用為兵,雖頗、牧不能與守。故不惜遠勞數千裏之兵,更迭往戍,期以三年,贍其家室,使之盡力疆場,然後亡軀效命......!?”

他正背的搖頭晃腦,還要再取一碗酒來助興,卻發現,我

二人都是微笑不語,仿佛早就知道的樣子,一愣,奇怪的問:“富大人的奏折文采風liu,見解獨特,我本意是拿出來讓二位鑒賞的,可現在看你們的樣子,好像早就看過了,奇怪呀!奇怪?”一想,不對,舒鐵雲看過不奇怪,他畢竟是富康安的幕僚嗎!那這長齡笑的是什麼!

他畢竟是聰明,猛的想到:“舒鐵雲,幕僚?富康安?不會這就是舒鐵雲寫的吧?.....”頓時明白了!剛才他賣弄的奏折很可能就是舒鐵雲寫的,富康安不過是代奏罷了!

好在他灑脫,不大在意,笑道:“好啊,我說你們怎麼表現的這麼奇怪呢,原來是笑我‘關公麵前耍大刀’-‘班門弄斧’那!不行,舒兄,世子,二位可不大夠朋友啊!我都現了這麼長工夫了,也不提醒我,存心看我笑話啊!我這個人丟大了,罰酒三碗!”看在他臉皮厚的份上,我們各陪了一碗,才算了結。

聽舒鐵雲繼續解釋:“這次,朱一貴、林爽文、陳周全諸逆寇叛亂,雖然戰事危急,守兵傷亡慘重,卻沒有一個人叛亂投敵。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妻兒都留在內地,要是稍微有異心,就會給他們的家人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人人死戰,這樣才能等到援軍到達,從而迅速的平定叛亂。要是真的如那幫飯桶所提議的‘以台人守台’,根本就是把台灣送給台灣人嗎!隻要一有風吹草動,台灣兵和台人相互勾結,而統兵的將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部下是否可以信任,那裏能夠守衛?隻要一想到這樣的情景,我就寢食難安那!幸好,陛下英明,將士勇猛,才沒有釀成大禍。”

說到激動的地方,手指用力,帶動酒碗來回拖動,嘎嘎作響,可見他的心情。良久,舒鐵雲恢複平靜,又飲了一碗道:“其實,兵丁輪換雖然耗費錢糧,但是還有別的好處!自古以來練兵都要讓士兵習慣勞苦,適應艱難的環境,要是連這都不能做到,怎麼能夠指望他們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呢?所以守衛台灣,寧可多耗費錢糧,讓士兵受那跋涉之苦,萬萬不能隻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就妄言什麼募兵守台!”

他說的還是十分有道理的

。我不由的又關心起二十一世紀時的祖國統一問題了!

問:“舒兄所言極是,不過這隻是守衛之策,要是海峽兩岸已經分裂,又應該怎麼收服呢?”

一通百通,舒鐵雲笑道:“說起收台,其實也簡單,一、興建水師。二、絕台外援。隻要善用這兩策,雖然反複是不能避免的,隻要堅持不懈,加以時日,以我朝廷的財力,人力,必能收台!”

舒鐵雲見解精辟,兩條策略正是收服台灣的關鍵所在,聯想到新中國的統一問題,不由的佩服,高人那!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