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青龍擺尾拖長港(1 / 2)

第六十章 青龍擺尾拖長港

閻爾梅也不推讓,隨便找了一個座位坐下,端起已見茶漬、飄著熱氣的小茶杯先聞了一聞,再小呷了一口,咂了咂嘴兒,然後一飲而盡。

“好茶,好茶,偶然一品,還以為是五夷山的大紅袍,細細品來,它的獨特清香,潤喉沁腑。”

“閻大哥的確是學富五車之人,沒有想到對茶道還頗有心得。”一直沉默不語的雪貴妃讚揚著。

閻爾梅聽到雪貴妃的讚語,心裏像蜜兒一樣甜。

他微笑地對坐在旁邊的鄔明昌問道:“峒山可有茶樹?”

“有十數株三百年前的野生茶樹。”

“三百年?那可是茶樹之寶呀,難怪喝起來這般柔和。”

“可不是嗎!通過我的觀察,峒山采茶的季節與其它茶樹不一樣,江南茶葉一般都是穀雨、清明前後采摘,峒山的茶葉要在……”

鄔明昌故意賣起關子,低頭品起茶來而不語。

鄔明昌這一關子達到了效果,從而引得三人,同時用期待的眼神望著他。

鄔明昌不急不忙,端著香茗聞著、品著,慢吞吞地介紹:“峒山的茶葉要十月份采摘,用甕壇裝著,密封發酵月餘,再用箥箕均勻凉曬,接日月精華,然後進行炒製。炒製時火候適宜,用手慢慢翻炒,待出現金黃色即可也。”

“難怪如此名貴,它是鄔峒庵用心焙製出來的。”

閻爾梅想起身負重任,便借題發揮說:“我們何不用峒山茶為題,填詞讚曰。”

“如是可好?”鄔明昌一句模棱兩可的話,像是自言自語,更像是征求雪貴妃的意見。

“請閻大哥先吟。”

閻爾梅也不謙讓,就步蘇軾的《定風波》隨口拈來一曲:

且聽山林波濤聲,細品山岱茶令行。槌缽僧衣輕勝馬,誰古?一蓑煙雨任平生。

宴樓高風飲茗醒,似冷,霞光金印卻相迎。回首細思翰海處,歸去,更無風雨更無晴。

“好詞,詩人愛國情愫,一詞雙關。”歐陽洵興致勃勃,她步李清照的《如夢令》清唱一曲:

同品山茗香驟,癡戀甘貪殘杯。卻問店家人,道是“海棠依舊”。

香否,知否?卻是峒山情愫。

鄔明昌品出了兩人的詞味,一個索要金印,一個在規勸於我。他胸有成竹,五更時分,我與陳施主討論好了對策。如是即興感歎一曲《落花村》。

貧僧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茗。回頭帶笑堂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金印直恁無憑據,難以啟齒。勸君好生香茗品,須莫及,落花時。

“好一個落花時,是要等到你死了之後,才肯將金印交出來嗎?你……你,你居心何在?”

閻爾梅終於沉不住氣了,他本來對鄔明昌就是一肚子怨氣,聽了他的一首《落花村》後,更是氣打一處來,便大聲吼叫著。

雪兒見閻爾梅遷怒於表哥,連忙勸阻道:“閻大哥且息怒……”

陳東來聞之樓上吵鬧,連忙上樓陪笑臉兒勸說:“各位師傅,小店乃是生意場所,請小點兒聲,謝謝!”

閻爾梅轉問鄔明昌:“走!可有避靜處?”

正中下懷,籠子已將這頭強驢罩住了。鄔明昌假裝苦笑地說:“寺邊的硯盤石可是靜處。”

鄔明昌說完邀請道:“陳施主一同前往,也好作個證人,讓我將金印的秘密如實地說出來!。”

陳東來會意地點了點頭說:“你們先去,我將桌上的茶飲,收拾收拾,隨後就來。”

他這是在和鄔明昌兩人演雙簧。大家再也無心早茶,一起下樓出門,直奔硯盤石而來。

不一會兒,大家來到硯盤石上,各自都盤腿而坐。

閻爾梅怨氣未消,怒目以視。鄔明昌見狀,無可奈何地說:“閻兄,我實話跟你說吧,崇禎皇帝之寶印,早就被峒山的家蠎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