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高悲詩作悼恩師
伏村的男女老幼,聽說閻爾梅夫婦要走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前來村口送行。
傅族長手裏拿著閻爾梅的書法《伏村雜詠》紙稿,他高舉著揚了揚後,便大聲地對他們說:\"鄉親們!閻大詩人夫婦,為我們伏村,留下了寶貴財富。\"
“謝謝!”“謝謝閻大人!”村民們爭先恐後地道謝著。
自此,伏村的傅姓族人將《伏村雜詠》存入傅氏祠堂,代代相傳,保存至今。
其實,閻爾梅在伏村居住期間,還著有《伏村醉後書》等十餘篇膾炙人口的詩句,已經失傳。
揮淚告別伏村的父老鄉親,閻爾梅夫妻還沉浸於喜悅之中,他們有說有笑,時不時吟詩作賦,行走在北上的路上,不多日就來到河南最北邊的州府彰德。
閻爾梅放眼一望,一首《野望》脫口而出:
西風獵獵水潺潺,雲外歸鴻影響間。
步出平林霜已老,絕無人跡是青山。
夫唱妻和,歐陽洵也吟詠一曲《野歩》:
平蕪小徑人村斜,五柳堤南問酒家。
陶令不知何處去,滿籬秋色淡黃花。
閻爾梅夫婦吟著,吟著,他猛然發現彰德郊外路邊的荒草丘上,有一塊剛立起的青石墓碑格外顯眼。
好奇心驅使,閻爾梅正欲上前查看一番,卻遭到了妻子的竭力阻擋。
“夫君,一塊新墳墓碑有什麼好看的,這荒郊野嶺陰森森的,怪嚇人的。”
“好,夫人膽小,那就不看了唄!”
閻爾梅正欲轉身,忽地眼角兒斜掃了一下墓碑上的“呂公” 二字,一下子他將邁出的腳步又收了回來。
“夫君,你咋又不走了呢?”歐陽洵見狀,也好奇了起來。
“洵兒,快來跪拜,這是我的恩師呂公之墓。”說著,閻爾梅“撲通” 一聲,跪在呂公的墳前,叩頭祭拜。
歐陽洵這才上前,認真地看著墓碑上的刻字:
“故先考呂公諱化舜大人之墓。”
果真是夫君的先師,戊辰年進士呂化舜之墓,她毫不猶豫地跪在丈夫身邊,一起叩頭祭拜。
閻爾梅拜著,拜著,往事不堪回首,頃刻間潸然淚下,他不禁仰天長哮《彰德吊先房師呂公》:
崇禎三載侍宮牆,四十年來一夢荒。
終是懷人心不死,炙雞千裏到安陽。
他邊哭邊吟,悲情如潮水般地湧出大腦,另一首詩作又脫口而出:
辛夷花放放桃花,洹水橋陰一片沙。
未負子雲墳上土,今來優自忝侯芭。
這時,他的怮慟之聲和悲天憫人的詩作,感動了上蒼,剛剛還晴朗的天空頓時烏雲密布,一會兒就下起了霏霏細雨,澆得人的臉上刺骨地寒冷。
閻爾梅完全沉浸於悲痛之中,哪管刺骨的風雨,繼續吟出:
霜天追憶戊寅秋,把酒談兵光嶽樓。
三十二年人不見,羊曇何處哭西州。
歐陽洵見狀,生怕夫君在悲涼之中傷壞了身子,忙勸說:“夫君,請節哀順變,保重身體要緊。”
使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不勸還好些,越勸夫君越傷心,又狂吼了一曲:
黃華山頂亂雲開,水拱荒墳楚些哀。
為問三閭門下士,離騷讀碎幾人來。
看來,要想將夫君從悲哀之中勸慰過來,不使用刹手鐧是不行的。
“夫君,妾身剛遇風寒痊愈,經不起這冷風冷雨折磨,前麵有一座清風亭,我們在那兒去避避風雨吧。”
“啊!”閻爾梅這才回過神來,拉著妻子就往清風亭跑去。
一進入亭子,閻爾梅就將妻子安排在一個避風的方向坐下,忙從包袱裏拿出幹毛巾,用雙手搓擦著她那濕漉漉的秀發。
“哐!”這時,不遠處傳來一聲鳴鑼開道的銅鑼巨響,閻爾梅放眼一望,就知道前來的官員是彰德府尹王太守。閻爾梅頓生戲謔之色,看我白大山人怎樣戲弄你這個府尹一番,看你不威風不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