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迎春盛宴相府歡(1 / 2)

第一百章 迎春盛宴相府歡

魏相國舉辦的迎春惠菊家宴,是在熱鬧、親切、友好的氣氛中舉行。文人騷客間在吃酒時最不能忘卻的一件事,那就是以主人賦詩,客人和唱一曲,最為爽歪歪地熱鬧。

賦詩最為雅興的是“中秋賞月”, 南宋人朱弁在《曲洧舊聞》中有問:中秋玩月,不知起何時?追朔至唐盛時期,則始於杜子美,即詩聖杜甫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最早將賞月與中秋聯係在一起的詩作。自此,中秋賞月賦詩流傳了下來。

迎春賦詩在曆史上流傳下來的詩作並不多,明代詩人黃公輔流傳下來一首《迎春賦》後,至今卻稀為少見,也許是騷客們在春節期間忙於其它事情,而少有在一起相聚的緣故吧。

酒過三旬,龔孝升就提議吟詩助興,大家一至讚同。魏石生作為東道主,征求大家的意見說: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這大冷的冬天,室外也無明月可賞。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何不以《家鄉雜詠》為題,吟詠如何?”

“好!”大家一致讚同。

魏石生祖籍是微山湖周邊的人,說起來,他與閻爾梅還是老鄉呢,隻見他呷了一口佳釀,潤了潤嗓子,便開口吟出:

微山湖繞漢台莊,千頃荷花百裏長。

歲歲金堤開瓠子,西林便是我家鄉。

第二個吟詩的,按官品職務大小,理應由龔孝升和之,但龔孝升考慮到還有非官場客人閻爾梅,於是謙讓說:“用卿兄,你是客人,你先來。”

閻爾梅心想,你這是貓哭耗子假慈悲,我來就我來,你還能將我怎地。其實,作為好友,他一直對龔孝升敬佩有加,他生氣的原因是,作為剁頭共頸的好友,你不應該將我兒女的消息捂得這麼嚴實,致使父子如同路人。

想到這裏,閻爾梅根據魏相國的詩意,當仁不讓地吟出:

沙河煙籠障遙堤,節候春寒綠未齊。

底事隔村簫管唱,垂楊緣路有鶯啼。

龔孝升哪兒知道閻爾梅的不滿,為了他們父子能重新相會,他煞費苦心地做了乘龍快婿的很多工作,包括自己的女兒也出麵說了不少好話,才有今天的父子重逢。可見閻爾梅的兒女,對他這個隻生未養而逼死母親的父親,是恨之入骨。

大司冦龔孝升是河南駐馬店人,他與其他幾位官員客套了幾句後,就吟出:

嵖山峰隱漷橋南,微雨新晴稍露尖。

適有故人共繪事,登樓隨意寫煙嵐。

從字裏行間中,眾人心裏明白大司冦這是借家鄉的景色,用以烘托出他的乘龍快婿,將來在朝廷的政治舞台上能夠遊刃有餘。

論資排輩,應該是四品刑部侍郎紀伯紫了。你別看紀伯紫現在上了年紀,可他有著十四歲就有膽量上刑部,申訴其父的冤案,被人們在華夏傳為美談。

古代直接來刑部告狀,那是要滾釘耙才能進入衙門,呈上狀紙。所謂釘耙,就是在刑部衙門門口擺放著一個長三丈,寬四尺,如同釘耙形狀的鋒利鐵尖,一般人是沒有膽量和勇氣用血肉之軀滾過釘耙的,若有膽量的人滾過,非死即傷。那麼,主持刑部的官員就受理其案,否則就不受理,荒唐至極。

紀伯紫十四歲那年,就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嬌小的身材,順利地滾過了釘耙,為父親申冤成功。

有閻爾梅的《紀伯紫白仲調為餘草辯章小僮貞寧持詣刑部上之僮十四歲》的詩詞為證:

依舊青天日月昏,茫茫何處覓家園?

敬通謀阻甘亡命,元節交窮恥望門。

山水登臨都是假,漁樵蹤跡略無根。

癡僮敢學寧陽簿,呼向單於訟主冤。

好就好在現在有龔孝升和他本人執政刑部,廢除了舊製,從而使他的悲劇不會在大清重演。為此,紀伯紫興奮地吟出:

叉手行吟意悄然,鬆風一覺即神仙。

林花次第香無盡,賒人茅窗不費錢。

下麵是白仲調、崔兔床、王衡之各吟出:

星海滄江萬裏遊,歸來更上采蓮舟。

青門瓜叟無名姓,忌諱人前說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