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明一朝,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某個戰神除外!!)
清:
天朝上國,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荑以通有無。
清朝前期確實可以有這個實力說,隻不過自閉關鎖國以後就…甚至慈禧說出了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如果說大清前期說出來還感覺霸氣,但是慈禧那時候說出來就顯得卑躬屈膝了!
當然啦,曆史不止興盛,也有屈辱,黑暗。所以,還讓我們再看看那些屈辱的曆史!一起銘記曆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為祖國的偉大複興不斷奮鬥!
在中國近5000年的曆史歲月中,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進的國家。但與此同時,恥辱也時刻伴隨著
漢朝的 白登之圍打開了屈辱和親的潘多拉魔盒,唐朝的涇陽之戰,宋朝的靖康之恥,明朝的土木堡之變,,,近代整個都是屈辱。
曆史上的中國恥辱
崖山國難
1234年,金國被(宋蒙聯和)蒙古所滅。次年,蒙古人揮兵南下,但被宋軍阻擊在長江北岸。1267年,登上大汗寶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卷土重來。1273年,襄陽失守。1276年,蒙古軍隊攻占南宋都城杭州。
此後,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不斷逃亡至南方,經過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
1279年3月19日,走投無路的南宋殘餘勢力在廣東崖山被蒙古軍隊包圍。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自殺。十餘萬具屍體浮海。
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後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後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於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勢力宣告瓦解。
至此,中國已經全部淪陷。蒙古能夠占領整個中國,與其說是蒙古騎兵有強大的戰鬥力,倒不如說其實是宋朝與西夏、遼國、金國相互惡鬥的結果。在麵臨外敵時,中國人不能團結一致,才導致蒙古人有機可趁,進而影響世界格局。
甲申國難
“崖山之後無中國,甲申之後無華夏”。這裏應該指的是那種精神和氣節,開始了跪下的曆史!直到封建帝製的終結,才算是站了起來。
遼東屠殺:天命九年正月,努爾哈赤下九次汗諭,清查所謂“無穀之人”,並諭令八旗官兵“應將無穀之人視為仇敵”,“捕之送來”,最後於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殺了從各處查出送來之無穀之尼堪”。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爾哈赤指責漢民“窩藏奸細,接受劄付,叛逃不絕”,命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禦以上官將,帶領士卒對村莊的漢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
“時奴賊既得遼陽,遼東八站軍民不樂從胡者,多至江邊…… 其後,賊大至,義民不肯剃頭者,皆投鴨水(鴨綠江)以死。
揚州十日: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發生在清軍攻破揚州城後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
由於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同年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清軍攻占揚州後,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布在揚州城內進行了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