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想法是很簡單的,自給自足,要知道現在基本上都是農村人民自己家裏有點餘糧,才養點雞鴨鵝之類。
而且每個村裏都有指標的,要養多少。
而且這些指標大多數已經是那些供銷係統的預定貨源,如果周風天把這個商購部開起來,根本就搶不到這些貨源的,他唯一能走的就是自給自足。
其實也就是建立一個生態循環係統,形成一個生態鏈,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
這就涉及到大棚種養殖,要知道中國在這個是時間還沒有普及到大棚養殖的方麵,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但是周風天他知道呀,而且現在也不像幾年前的三年災害了,能養活雞鴨鵝豬之類的東西還是蠻多的。
他也算好了,前期的資金完全可以做到生態鏈循環。
一個1000頭豬的豬場,兩個5000隻雞的雞場,兩個3000隻鴨的鴨場,兩個3000隻鵝的鵝廠,還有一個500隻羊的羊場,一個100隻牛的牛場,一個100隻奶牛的牛場。
這樣肉類的品種就會變得很多,而且還套下來,應該算是十個肉類場,前期並不需要鋪的太大,但是能滿足整個紅星軋鋼廠的需求。
至於多出來的完全也可以跟各個工廠協調分配嘛,畢竟做事情也是要人情世故的。
當然,這些都是最終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有那麼多,最終還是需要周風天一步一步的把它培育成這個額定數。
至於蔬菜養殖大棚,這個就涉及到田地的問題了。
畢竟之前養雞鴨鵝之類的,並不需要肥沃的田地,完全可以找一些荒在那邊的山地林地,所以才沒有考慮到這一方麵的需求。
但是蔬菜是必須要有肥沃的土地,但是這樣就會跟長糧食有些衝突了。
畢竟現在的國家還並沒有雜交水稻這種類型的,國家每年對糧食還是需求蠻大的,基本上也在溫飽徘徊之間。
好在什麼食品都是在控製範圍的,對糧食的消耗就更大了,畢竟糧食要做的東西還是蠻多的。
尤其是釀酒方麵的糧食是消耗最大的一方麵。
他預訂的是跟一個村子合作,把整個村的糧食用地都改成蔬菜大棚用地,但是一次性把整個村莊都改成蔬菜大棚,可能自己也沒有那種本事,畢竟大棚塑料的成本還是蠻高的,更是要價也是高。
他打算的是跟自己外公家的陳家莊合作,第一個就是陳家在這個村子威望高,昨天說的話,大家都能相信。
第二個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要發展,肯定要先發展自己家鄉。
而且他打算的是先征用100畝地,要人家農民不去,在田裏種糧食,去種蔬菜,這可不是一般的困難。
但是周風天他不怕,在陳家莊,他的基礎是蠻好用的,即便整個村莊有人不同意但是就他們姓陳的而言,湊個100畝還是很簡單的。
到時候等大家都看到能賺錢的,他就不信大家都不眼紅,都不想進去摻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