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一月半,瘟疫已經盡數解決。
蘇姑娘所編輯的《草易經》已經送往南宮城,得到了聖上的稱讚,裏麵記載了關於瘟疫所以的對抗之法,從日常照料到飲食規劃,以及隔離病人之法,藥材烹飪煎煮之法,對朝廷貢獻無比之重。聖上也親自封賞蘇九燁為南宮女官,居六品,為南宮城史上第一位進入禦藥房的女官。
【合歡樓】
最後一晚,漢中百姓擺了恭賀宴,高呼舉杯歡慶,大家平安度過此劫。
“此次蘇姑娘直接從漢州到了南宮,此去路途遙遠,還請多多保重。”
這是漢中最氣派的酒館了,聽聞蘇九燁要入朝為官,各位酒莊老板拚錢,宴請八桌,為蘇九燁餞行。
“我定不負眾望,”蘇九燁舉杯,皺眉喝下,辣酒穿喉之感使她更能感覺肩上所擔任的期望。
商戶舉杯,“蘇姑娘,你心地善良,我們漢中能夠度過此劫,全憑姑娘您。”
“還有李知縣,”齊亮舉起一杯酒,“李知縣初來乍到之時,我狗眼看人低,今日我自發三杯給您賠個不是,還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
“喝!”亦安端起一碗酒,咕嚕咕嚕直接飲下,好似豪邁,看起來,根本不似書生。
“本以為李大人不會飲酒,沒成想竟然如此灑脫。”
亦安低眉一笑,像是早有對策,“家裏以前經過商,自小便看慣了。再說,又沒有規定,書生不能飲酒。酒這種好東西,可不能錯過。”
趁大家都在敬蘇九燁酒時,亦安偷偷問策讀,“暄兒呢?”
“我早就猜到知縣要這樣問了,所以我早就去查了。”策讀眼珠左看右看,打量著沒有人,才說,“這些人說這是蘇姑娘的餞行宴,所以沒請沈姑娘來。”
“什麼!?那你不早說?”
亦安甩給了策讀一個眼神暗示,趁著大家都在敬酒之時,從二樓翻越而下。
【仁宣堂】
暄和開始收拾衣物,明日她便和蘇九燁一同赴南宮,到時候,她便回孔府給父親請罪。
“暄兒姑娘,為何你今日不同他們一起參加那個慶功宴?”大嬸也是準備進來收拾物件,竟沒想到暄兒姑娘還在此處。
暄和淺淺一笑,“那是給蘇姑娘準備的餞行宴,也沒有人叫我過去。”
“我就知道,這瘟疫一旦解決,所有的功勞都是蘇九燁和李慕的!”大爺也推門而入,作為最早一批痊愈的病人,他現在看起來可精神了,“姑娘,我早就說過,喜歡就要快點下手。”
“大伯?”
“對啊,”大嬸笑了笑,“我老伴,他等我呐。”
“原來嬸嬸和大伯是夫妻啊,怪說不得,大伯以前就喜歡讓你喂藥。”暄和打趣道,“那你們快回去吧,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我了,我來收拾。”
“暄兒姑娘莫要氣餒,今日在酒樓慶祝的人都是想著攀附權貴之人。隻有我們真正經曆過的,才真心知道誰對我們最好。”大嬸牽過暄和的手,輕輕撫摸著,“暄兒姑娘,才是我們心中最美的大英雄。”
暄和眼波閃了閃,眼淚又不爭氣地滾了出來,心裏像是堵了一團氣,哽在喉嚨裏說不出來。
“暄兒姑娘,其實我們大家也為你準備了餞行宴。我們都知道,你並非漢中的人,應該也要回到你自己家鄉去了,所以大夥湊錢也去那最大的酒樓為你包了兩桌。”大嬸和老伴相視一笑,“但大夥家裏條件有限,菜品雖然比不過他們,但也是一番心意。”
“走吧走吧,”大爺催促著,“外麵的大夥都等不及了。”
暄和抹了抹眼角的淚,點點頭,或許再也沒有比此時此刻更溫暖的時候了。
誰說會不在乎,隻是出來不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委屈想了想還是默默埋在心裏。但漢中的百姓早就把我當成了自己人,這才是最暖的時候……
【合歡樓】
好久不曾看見漢中如此欣榮的時刻了,記得兩月之前初來漢中之時,民不聊生,處處皆是哀嚎。如今大難已過,又是燈紅酒綠,酒樓兩側燈火通明,也不失南宮周邊小城的繁華。
其實早該注意到了,大嬸和大伯,全身都是嶄新的,應當也是為了今晚商量了好久。初建仁宣堂時自願加入照料病人的二十二位朋友,加上大伯和自己,剛好二十四人,如今盡在自己眼前,世間此應是最幸福吧。
滿滿酒香四溢,菜品也盛佳,聊聊家常,大夥都表示對暄兒姑娘的不舍。
“我敬暄兒姑娘一杯!”
“我也敬暄兒姑娘一杯!”
大嬸站了起來,“大家一起敬暄兒姑娘一杯,祝暄兒姑娘此去安康,前程似錦!”
“祝暄兒姑娘此去安康,前程似錦!”一聲祝福,蕩氣回腸,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