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麵那四千人的大軍蜂擁而來,漫山遍野、氣勢澎湃,喊殺聲震得天地都在顫抖,無數雙腳踏在地上,引得附近的小河都波濤洶湧。
但吳成卻差點笑出聲來,這些家奴團練、衛所兵卒根本毫無紀律,漫山遍野衝了一陣,自己就亂了起來,騎兵和步卒徹底脫節,跑得快的和跑得慢的擁擠在一起,還沒和“模範軍”交戰,自己人先推搡吵罵起來了。
而指揮和督戰的官紳連約束軍陣的意思都沒有,隻是不停驅趕著兵馬衝鋒,對軍中的混亂視而不見,仿佛隻要這四千人衝到陣前,便能徹底淹沒吳成的八百精銳。
這樣毫無紀律的軍隊、這樣無能的指揮,又有什麼資格能贏得勝利?
敵軍的騎兵衝進了百步的距離,步卒還遠遠吊在後頭,有些騎手在馬上直起身子,斜斜向天空彎弓搭箭,隻要一進入射程,便用漫天箭雨射垮麵前這群衣甲火紅的反賊。
數百騎兵奔馳而來,也有一股驚天動地、摧枯拉朽的氣勢,“模範軍”陣中的新兵有不少呼吸都急促了起來,手腳肉眼可見的發著抖,但長久嚴苛的訓練和長期的思想教育讓他們強壓住恐懼、穩穩立在軍陣中,等待著命令下達。
吳成輕蔑一笑,手中雁翎刀高高舉起,又狠狠劈下,嘴裏惡狠狠的吐出四個字:“火銃,齊射!”
黃錦令旗揮舞,震耳欲聾的銃聲轟隆響起,仿佛巨雷憑空炸響,瞬間蓋住了戰場上一切嘈雜的聲音,數十杆火銃噴出濃烈的白煙,瞬間形成一道薄薄的煙牆,向著四麵八方彌漫著。
火銃隊的小旗將木哨含在嘴裏,有節奏的吹動著,火銃手隨著木哨的聲音行動,舉銃、瞄準、射擊、後退,一列打完,便撤至隊尾清膛裝填,第二列上前填補他們的位置、重複他們的動作,三列輪番齊射,銃聲連綿不絕、火力持續不斷。
這是明軍標準的三段擊戰術,看似簡單,卻極為考驗火銃隊的訓練水平和紀律,一個人亂放銃彈、動作出錯,整隊人的節奏就會被打亂,沒有持續不斷的連綿火力,裝填麻煩的火銃就無法造成足夠的殺傷,被敵人進了身,這些火銃就成了燒火棍。
好在“模範軍”火銃手表現得還算不錯,平日裏訓練吃的苦頭沒有白吃,剛開始還有一些小小的混亂,一輪打完之後,隊列已經極為嚴整,前進後退極有秩序,銃聲一刻未停,鉛彈暴雨一般掃向襲來的敵軍騎兵。
那些騎兵在火銃的轟擊下人仰馬翻,痛苦的慘叫聲和驚恐的嘶嚎聲交織在一起,甚至蓋過了火銃齊射的轟鳴聲,翻倒在地的戰馬和騎手用各種扭曲的姿勢鋪滿原野,有些一時沒死的,在地上驚恐的掙紮喊叫著,躲避著同袍戰馬的踩踏,一些受了傷或摔暈過去的騎手,剛剛痛苦呻吟了幾句,便被戰馬的鐵蹄踩成肉泥。
前方的騎兵人仰馬翻,湧來的騎兵或被人馬屍體堵住,或者擔心踩踏到自己的戰友,馬速紛紛降了下來,最後的騎兵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依舊策馬狂奔而來,結果便是人撞人、馬撞馬,人馬擁堵在一起,亂成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