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裁衛(1 / 2)

大熙就發源於衛所之中,吳成對衛所製自然有深刻的了解,明太祖朱元璋的衛所製沿襲自曆代的世兵製,軍隊有專門的、獨立於民政的戶籍,並形成與民政係統相分離的軍政係統,為保證軍戶的生計,國家又會以均田、屯田等形式向軍戶分配土地,使得軍政係統擁有一定的產業。

實際上大熙的村兵係統和駐防輔兵,同樣采取的是類似世兵製的方式,大多是以本土本鄉之民充任,隻是並不禁止轉業,也不強製要求終身為兵、父死子替,退役或轉為民籍時,便會削掉軍籍。

村兵亦耕亦兵,平日耕種生產、戰時征招作戰保衛鄉土,自然也沒有退役的概念,大多是在軍籍上登錄著,但實際上很少上戰場。

輔兵若沒有被選拔入正軍之中,一般是駐留當地維護治安、承擔正軍的輔助和後勤工作,戰士服役時間相對正兵要多數年,但輔兵要轉為民籍,也要比正兵方便許多。

明代的衛所製和曆代世兵製又不盡相同,明代的衛所不單單是軍事單位,而且還承擔著的行政職能,而且傳統的世兵製大多王朝統治的核心區域,以形成強大的中央軍保持對地方勢力的鎮壓,同時也能夠將士兵和軍官家屬集中在王朝中心位置成建製的作為人質,以此控製軍隊。

比如唐朝的府兵製,將近三分之二的折衝府集中在關中至河東這個狹小的地緣板塊中,廣大的豫荊揚益地區就幾乎沒折衝府,而唐代最主要的兩大戰場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沒什麼折衝府。

明代則不同,相比於明廷核心統治區域,邊疆地帶的衛所更多更密,朱元璋在渾一華夏的時候,麵對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華夏大地,人口高度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北方因為連連戰亂等緣故,隻有山西還有充足的人口,華北、河南、山東這些中原王朝傳統的腹心之地人煙稀少,陝西等邊陲地帶更不用說了。

與此同時,幽燕、寧夏、河西等地失陷已有四百多年,早在宋代,當地民眾就大多已經不把自己當作漢家兒郎,雲貴的南詔大理政權有獨立成熟的語言文字、詩歌史書、文化傳統,自宋太祖趙匡胤玉斧化界以來,雲南地方政權和中原王朝已基本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國家。

明初傅友德和沐英攻略雲南之時,大理段氏便宣稱:“大理乃唐交綏之外國,鄯闡實宋斧畫之餘邦,地莫能儔中國之郡邑,氏莫能列中國之營屯,乞依唐宋故事,寬我蒙段, 頒降雲南王印一顆,大統曆一本,律令一部,比年一小貢,三年一大貢。”和越南朝鮮這些外藩之國無異。

所以朱元璋的衛所製,便是以衛所作為基層治理單位,形成一個個幾十萬人的超大規模軍事移民集團,百萬漢家男兒、數百萬漢家人口,通過衛所世兵的形式回到北方、填入雲貴西南,混一華夏、再造中華,朱元璋的衛所製可謂功不可沒。

但時至今日,經曆了明代兩百餘年的經略,西南地區諸族混雜,大熙日後也要在大明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土歸流,衛所製在西南邊陲之地還有存在的必要,可是在大熙的腹心地帶,作為軍事單位,衛所製早就名存實亡,作為基層治理單位,衛所也比不上傳統的州縣製,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對各地衛所的裁撤並縣,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