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他們退回來的?挨兩輪炮就受不了了?他們怕被炮轟死,就不怕本王砍了他們的腦袋?傳令各艦返回位置,繼續炮轟!”尚可喜一臉氣急敗壞的怒吼著,他是真的心急如焚,廣東水師這兩輪齊射將他心中殘留著的一點獲勝的僥幸給打的粉碎。
清軍船多,炮也不少,但大多是中小型的戰船,等進入射程,都不知挨了多少發炮彈了,能夠在比較安全的位置和廣東水師對炮的大船比不過廣東水師的大型船艦,對炮自然會吃虧。
但尚可喜也沒想到隻是一輪交鋒,就會吃虧到這種程度,兩輪齊射,清軍差不多有三四十艘戰船被擊沉擊毀,而廣東水師僅僅有五六艘戰船受損嚴重不得不退出戰鬥、一艘戰船被進水控製不住而棄船,如今半截船身還飄在海麵上,正緩緩沉入海中。
“王爺!”身旁一名將領急促的喊著,聲音都有些沙啞:“武鄉賊火力太猛了,再按之前的法子打下去,再挨幾輪,咱們的船都得被轟沉了啊!”
尚可喜怒目瞪向那名將領,卻無法反駁,他也是久熟海戰的人,明末戰爭規模一步步擴大,火器運用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先進,尚可喜是親身經曆了傳統的跳幫和近戰戰術向火炮互轟的海軍戰術轉變的水師將領,哪裏不知道火力的重要性?
所以廣東水師的齊射讓他也大受震撼,他一眼就看出其中的門道,這種齊射需要極強的紀律性和高度協調一致的指揮,這在茫茫大海上幾乎是不可能的行為。
海上作戰不確定性實在太多了,也不像陸地作戰一般可以依靠令兵親兵往來傳令溝通,炮聲一響鑼鼓號角統統都會被掩蓋掉,所以對於清軍這樣的舊式船隊而言,大多都是定個大概的方向,然後各船各自為戰。
像廣東水師這樣各船能夠一齊炮擊,炮擊過程中還能維持整齊的行軍隊列的,尚可喜自問清軍絕對做不到,不僅是清軍,朝鮮水師、日本水師、乃至以前的大明水師,也沒有一支能夠做到這種程度!
尚可喜不知道的是,實際上除了大熙之外,大部分國家也都達不到這種程度,如今在荷蘭、英國這些海軍強國的船隊中,已經有一些天才的將領自發的、小規模的使用戰列線戰術,但戰列線戰術在曆史上,直到順治十年,才會由英國的海軍司令官們正規化並形成戰術體係,到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才會大規模使用。
但吳成這個穿越者改變了一切,他對中古時期傳統的海軍戰術一竅不通,但風帆時期的炮艦互轟好歹還是看過幾部電影的,而大熙海軍白手起家,也沒有太多的曆史包袱,隻要提出一個概念,自然有無數將領戰士去幫他實驗、總結、改進,然後推廣全軍。
實際上,廣東水師的表現並不能讓人滿意,兩輪齊射之後陣列也淩亂了不少,李明忠不得不傳令各船減速重新調整陣列,若此時清軍大舉衝殺過來,沒準能趁機攪入廣東水師的陣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