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草原上,無數的騎兵縱馬飛馳著,他們人人都是一人雙馬乃至三馬、個個裹甲頂盔,略顯稀疏的陣型將整片草原鋪得滿滿當當,仿佛無邊無際一般,濟爾哈朗的大旗在最前方迎風招展飄揚著,引領著這支龐大的騎兵軍團風馳電掣一般的前進。
遠處,幾名身穿皮甲、頭戴皮帽的蒙古探馬如同受驚的老鼠一般逃竄著,這些探馬負重更輕,馬術也很優良,不一會兒便跑沒了身影,但濟爾哈朗知道,隻要跟著他們消失的方向追下去,就能找到西土默特部大軍所在的位置。
果不其然,又飛馳了一段時間之後,隻聽得遠處嗚嗚的號角聲連天響起,濟爾哈朗稍稍緩了緩馬速,在馬上直起身子極目眺望,卻見遠處密密麻麻的蒙古騎兵正在不斷彙集,迅速布下了一個個騎兵軍陣。
濟爾哈朗揮了揮手,身邊的戈什哈吹響號角,不一會兒號角聲便連綿起伏的響起,清軍的騎兵轟然止步,在濟爾哈朗身後布列著一個個軍陣、更換著騎乘的戰馬。
濟爾哈朗則策馬稍稍向前,抽出腰間皮套裏的望遠鏡掃視著遠處西土默特部的軍陣,得益於俺答汗的經營,西土默特部是蒙古草原上最早進入半牧半農的經濟狀態的部族之一,手工業也相對發達,又與明國有互市的傳統,相對而言在草原諸部之中是比較富裕的,即便如今已經沒落了,但在東蒙古諸部中依舊是數一數二的富裕部族。
這從他們騎兵的裝備上就能看出來,對麵上萬騎兵大多穿戴了盔甲,數千身著鐵甲、手持長刀的鐵甲騎兵布列在前,一眼看去,如同一道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剩下的騎兵大多也裝備著皮甲鐵盔,手中的武器反射著陽光,顯得寒光閃閃。
但他們的裝備比不上鑲藍旗的精銳甲騎,就連和蒙八旗的甲騎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更別說人數上還遠遠少於大清的騎兵。
在那上萬甲騎的背後,則是數萬被臨時征召的牧民和族中青壯,他們的裝備自然比不上那上萬甲騎,大多隻有一件皮襖皮帽,但人人手持弓箭和各式武器,與大多數其他部族中連骨箭都配不齊的牧民來說,已經算是富裕和闊綽的了。
“古祿格果然是蓄謀已久......”濟爾哈朗喃喃念叨了一句,自己得到消息之後便領軍一路狂奔而來,堵在了西土默特部左翼的前頭,若西土默特部左翼的叛亂是臨時起意,麵對突然出現的清軍必然是亂作一團的,可如今他們卻能迅速擺好陣勢、沒有一絲混亂。
很顯然,古祿格早就和底下的頭領和將領達成了共識,也早就預料到了清軍對他們的圍追堵截,甚至連圍追堵截的方式和戰術,都早就有了心裏準備。
西土默特部左翼早就有了反心,五世達賴投奔大熙,不過是給了他們一個叛亂的理由和凝聚人心的說辭而已。
遠處的蒙古軍陣中奔來幾騎,一直來到兩軍對峙的中央,展開了一麵大明禦賜的“順義王”的旗幟,濟爾哈朗眯了眯眼,崇德元年皇太極放還俄木布時,一同歸還了順義王金印和順義王大旗,但這些旗幟和金印西土默特部從此再也沒有使用過,如今卻又打出來,顯然是在向濟爾哈朗昭示他們反叛大清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