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仁川(1 / 2)

距朝鮮王京漢城數十裏處,有一座周長不過數裏的朝鮮傳統土城,這座土城,便是後世因麥克阿瑟搏命一擊而聞名於世的仁川城。

仁川處在朝鮮半島蜂腰位置,也是自黃海入漢城的門戶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在後世乃是韓國第三大城市和重要的商港城市,但如今的仁川算不得什麼重鎮名城,隻有一座狹小簡陋的土城而已,周邊的海岸線上也沒什麼商港,隻散布著寥寥無幾的幾個漁村和漁港,即便是在朝鮮國內,也可以說是無足輕重。

但今日的仁川城卻展現出一副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大群大群的朝鮮民夫正熱火朝天的忙碌著,他們奮力清理著灘塗上阻礙登陸的淤泥、在那些漁港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可容深水戰船停泊的大型軍港。

城外,一排排用各式木材搭建的軍營環繞著仁川城形成一座新的木製“城池”,等待著即將到來的軍隊入住使用,通往仁川的道路,無論是朝鮮官府修築的官道還是無數朝鮮百姓踩出來的土路,全都擠滿了馱運著物資的牛馬騾驢和朝鮮民夫,他們背負著各種各樣的物資,在看管的朝鮮官兵的皮鞭催促下,源源不斷向著仁川而來。

盧象升立在仁川城頭上,眺望著遠處的大海,海上彌漫著淡淡的海霧,遮擋了遠處的視線,讓盧象升心中不由自主的擔心著,正跨海而來的大熙船隊,會不會因為這場海霧而迷失方向。

“漢城方向也在準備慶典,隻待天兵抵達……”一名朝鮮官員在盧象升身側輕聲彙報著,此人乃是朝鮮領議政金尚憲,奉朝鮮國王的令旨,前來仁川迎接“上國天師”。

盧象升瞥了他一眼,金尚憲乃是朝鮮國內抗清的領導者之一,義州之戰後阿濟格損失不小,被迫退兵,朝鮮國內本就已經漸漸起勢的主戰派士氣大振,就連朝鮮國王也當著前來“問責”的大清使團聲言:“自萬曆年薩爾滸至今,終可揚眉吐氣也。”

朝鮮國內的親清勢力自然遭到了驅逐和打壓,朝堂之上滿是主戰的大臣,金尚憲便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被公推為朝鮮的領議政、主理朝鮮國政大事。

此番大熙軍跨海前來朝鮮,不僅派來了軍隊,還有一群禮部的官員隨行,他們帶來了大熙的國書、聖旨,和新鑄的朝鮮國王金印,準備代表大熙確立朝鮮的藩國地位。

朝鮮國王畢竟是一國之王,不可能親自跑來仁川迎接上國天使,隻能留在漢城準備儀式和慶典,便派遣金尚憲和一批文武官員前來仁川迎接,以表明朝鮮投奔大熙的堅定態度。

“朝鮮苦盼上國良久,今日終得上國垂青!”領議政相當於中土的宰相,但在盧象升麵前卻顯得有些低聲下氣、過分謹慎了:“朝鮮與中華有千年之誼,從來恭敬有加,日後朝鮮亦將會奉上國為神,敬仰奉獻,不敢有一絲逾矩。”

盧象升輕輕點了點頭,心中卻是一陣苦笑,他早已收到了國內的書信,知道大熙的打算,他這個“掌遼地及朝鮮諸事務大臣”的臨時官職,日後將成為定製,隻是會稍作修改,變成“掌朝鮮及日本諸事務大臣”,地位類同大熙日後將設立的青海和烏斯藏大臣,名義上與朝鮮國王平級,實際上是淩駕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