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凍災(一)(2 / 2)

“多逛街,細心點就知道了”,“他們雖然是米行大老板,但又不止米行一門生意,他們身上的穿的戴的,店裏賣的,很多都是從對家進貨的”

小福寶道。

“團圓,你知道,我為什麼要送米嗎?”

團圓道:“因為小姐是好人”

小福寶側目看了看憨憨的團圓,雖然她比自己還大七八歲,已經過了及笄禮,可還是這樣純真,一點心計都沒有。

“我若是僅僅隻是為了那群災民著想,僅將陳米和碎米熬成粥,施舍於他們便是”,“何必把所有米都送出去?”

“一個成功的商人,就是要重義利二字,有義無利的事,我不會做”

“我為的,隻是將天下糧倉的名聲打出去”,“團圓,我們家的每一樁生意,都要把它做大,做強”

“今日,那些災民是災民,可朝廷不會放任那群災民不管,過了這個災年,明年,後年,他們不再是災民,可還是會記得天下糧倉的善舉,就算不記得,麻袋上的字,也會時刻提醒他們”

送米用的是小麻袋裝的。

而平民百姓之家,最喜歡積攢袋子這樣的物件兒,以便下次豐收時,再次使用。

團圓依舊很憂心的說道:

“可這樣多的災民,去能救濟得過來?那些沒有領到米的災民,豈不反而更容易徒生怨恨?”

“你問得很好,所以,災民要憑戶籍領米,另外一邊,糧倉裏的陳米和碎米混著野菜熬製成粥,沒有領到米的,則可以喝粥度日”

“而能攜帶戶籍的,基本是就近的災民,何況,也不止我一家施粥,朝廷的救濟不久也會到的,而且,這場災害不會持續太久”

離得近的災民,領了米,就回家了。

離得遠的災民,還滯留在城外,靠著一些富人們施粥度日。

朝廷同時也下了賑濟災民的指令,但真正到災民手裏的東西並不多,那些災民依舊吃粥喝糠度日。

劉縣令上奏,告許多米糧商坐地起價,朝廷派人下來,查抄了兩家漲價漲得最狠的米糧商。

抄沒家產。

小福寶用自己的私房錢,趁機收購了這兩家米糧商的糧鋪,一共十幾家鋪子。

同時壟斷式買下這兩家米糧商的所有田地,農莊,一共三處農莊,一百傾田地。

他們坐地起價的時候,可沒想過,這七歲的女娃娃會和他們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場災害隻持續了不到三個月。

過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好日子便漸漸的來了。

災害之後的這一年,看起來會是一個豐收年,災後重建,又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樣子。

天下糧倉的名頭,一下在南方打響,牛家的米,雖然也是普通人家實用的米,但其米的質量,香味,都相較於其他糧行的米,更勝一籌。

牛家的米,沒有一粒石子,碎米和好米也是分開的,碎米賤價賣給窮苦人家,好米與同行一樣的價格賣出。

同樣的價格,百姓自然更願意買牛家的米。

小“富婆”福寶,打算在上定都之前,覽一覽她家的全部產業,順便敲打敲打這些看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