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國王李裪萬般無奈之中,朝鮮讓寧大君李褆,護送著三位庶妹,來到北京城。
朱瞻墡大喜。
當即封淑安翁主為德妃,淑謹謹妃,淑順順妃。
北京城中,皇帝納妃典禮持續了三日。
結果婚期剛過,李褆在大朝會上大哭,控訴朝鮮國王李裪大不孝。
在永樂十六年幽禁父王李芳遠和母後元敬太後。
並將自己囚於漢陽城近十年,逼迫孝寧大君李補出家。
朱瞻墡頓時雷霆震怒。
朝中自柱國蹇義而下,內閣輔臣,各部尚書,禦史台,武將勳貴,紛紛出列,諫議廢掉李裪國主之位,改立原世子李褆為朝鮮國王。
並派兵討伐如此不孝之人。
為朝鮮先國主、大明國丈李芳遠報仇雪恨。
大方向定了後,結果討論到該派多少明軍出征,朝堂間又吵了起來。
隻是吵架的氣氛詭異無比。
沒有劍拔弩張的對峙,反而有心照不宣的意味。
戶部尚書郭璡據理力爭,當前國庫空虛,京營主力正在安南平叛,不宜抽調太多兵力。
最終,郭璡的意見被朱瞻墡采納。
由忠勇王金忠率領三千營兩萬兵力,護送李褆回歸朝鮮,號召朝鮮朝野忠貞之士為國討逆。
隨即,由胡濙執筆,起草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討罪詔書,和廢掉李裪朝鮮國王、改立李褆的冊封詔書。
李褆大失所望。
大明給予的助力,與海壽私下裏答應的有天壤之別。
可如今自己與胞弟李裪已完全撕破臉,不能並存於朝鮮之地。
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發。
李褆隻能哀怨不已謝恩,懷揣兩封詔書,跟隨金忠的三千營部隊回到朝鮮。
李褆到達西京平壤,當即停留下來,公開大明的兩份詔書。
朝鮮內亂頓時爆發。
兄弟鬩於牆。
有大義名分在,孝寧大君立刻站出來聲援李褆。
朝鮮國內,不安於現狀的野心之輩,紛紛加入李褆陣營。
李褆在底層民間頗受愛戴,窮苦民眾投入李褆軍中,絡繹不絕。
很快,盛怒中的李裪將遠在利川的李褆家人殺光。
盡起朝鮮兵力,北征平壤。
兩軍交戰,李褆剛招納的烏合之眾,如何能是李裪的對手。
一場大敗,金忠護著李褆一路北逃,到達瀕臨雙城衛的朝鮮邊界。
緊追在後頭的李裪大軍,還沒來得及高興,就陷入三千營、朱濟熺護衛軍和女真諸部的包圍。
此時亦失哈招募的女真青壯部隊,已有萬人之數。
新仇舊恨之下,女真兵戰鬥力極為凶悍。
最終李裪在幾名貼身侍從的拚死護衛下,棄軍突圍,逃回漢陽。
所率的朝鮮兵力,幾乎被屠戮一空。
滅掉李裪主力後,朱濟熺護衛軍和女真青壯部隊並沒隨李褆繼續南下征伐李裪,而是收兵回到雙城衛。
李褆隻能再度招兵買馬,和李裪殘兵交戰。
金忠的三千營並不出全力,隻負責保護李褆安全,攻城拔寨,全得指望李褆自己招募的兵馬。
隻是這些新招之兵,往往還沒練熟陣型,就死在李裪手中。
倒是由朱濟熺護衛軍和女真青壯部隊這個調節器在,李褆敗而不亡,安全無憂。
仿佛在大佬保護下的練級新手,屢戰屢敗,百折不饒。
兄弟倆戰鬥越打越慘烈,朝鮮國力卻是越打越弱。
整個朝鮮境內,兵禍連結,民不聊生。
整場戰事,持續了一年多。
無數朝鮮民眾死於兵亂之中。
最終,李裪被耗盡最後一點點實力,第一次敗在李褆手上。
身死兵滅!
漢陽城破!
漢陽城中李裪的後妃王子,李氏宗親,盡數被已殺紅眼的李褆殺光。
轉而,李褆又將屠刀對準了李補一家。
最終,兵荒馬亂的漢陽城中具體發生了什麼,後世記載莫衷一是。
有說李補反擊,和李褆同歸於盡的。
有說李褆殺掉李補一家後,被忠於李裪的下人刺殺的。
有說李褆部下作亂,殺了李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