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是一名國家考古研究教授,今年已經年過四十了。前幾天接到考古隊的電話,說是發現了一處唐朝的遺跡,地屬遼寧省渤海灣一帶。初步鑒定是當時李世民遠征渤海時所困之處。
李方接到電話後,回家跟妻子簡單的交代幾句,就搭上了前往遼寧的班機。李方剛下了飛機,出口處就有人前來接機。
一個戴著眼睛的青年對李方說道:“李教授,我是劉知青教授的學生,我叫楚天文。劉教授特意叫我來此接你去考古隊,聽說這次考古隊挖出的東西,其中大部分劉知青教授都鑒別不出來,而你是我們研究所裏資深的教授,而且特別是對於唐朝的東西你都了如指掌,所以隊裏經過商量,還是請你來一趟。”
李方點了點頭,徑直的走上車,一路上無話,不知不覺的,前麵已經已經能隱約能看到幾個帳篷了。
楚天文對著李方說道:“李教授,前麵就是考古隊臨時搭建的帳篷了,劉教授剛才來過電話。已經在門口等你了。
“恩,我知道了。”李方半眯著眼回道。
不一會,車停了。楚天文率先下了車。恭敬道:“李教授,到了。您請下車。”
“哈哈,老李,終於把你給盼來了,坐了這麼長時間的車,累了吧。來來來,裏麵請。先吃點東西,等下還有一些事情要指望你呢。劉知青熱情的說到。
李方看了一眼劉知青說道:“不忙,老劉啊,這次發現了些什麼東西,連你都沒辦法,還把我從這麼遠叫過來。東西就不吃了,我不餓。走吧,先忙正事。
劉知青把李方領到一個稍微大的帳篷裏麵,帳篷隻麵的布置簡單的很,李方往四周掃了一眼,走到一邊的凳子旁,坐了下來。
劉知青說道:“恩,老李,這次東西是有些奇怪。怎麼說呢?很難用科學來解釋。
李方見劉知青欲言又止。搖了搖頭,問道:“到底是些什麼東西,怎麼還牽扯到科學上去了,你我都是考古的,應該實事求是,說吧,是什麼就說什麼。”
劉知青看了一眼李方道:“哎,其實這次考古隊挖出的東西,是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的物件,如果是這樣,那就不奇怪了。這年頭畢竟有許多人喜歡搞惡作劇。但是這些東西根據儀器檢測確實是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
聽到這裏,李方很鎮定的身子不由的顫抖了一下。
劉知青並沒有發現李方的動作,轉身打開身後的櫃子,拿出幾個由塑膠帶裝好的物件,隨手擺在桌上,對著李方道:“老李,看吧,就是這些東西。
看到這些東西,李方深邃的眼角隱隱有些淚花了。李方趁劉知青不注意,用手抹了一下眼角。對劉知青說道:“老劉,能不能給我安排一個空的房間,我有點累,想休息一下,這些東西也給我吧,等下我睡醒了,再仔細看看。
劉知青以為李方真的是累了,帶著李方來到了一個比較小的帳篷。
劉知青對李方說道:“恩,老李啊,考古隊剛來這,條件比較苦。所有人都是搭的帳篷。所以就委屈你一下,將就將就了。抱歉啊。
李方心裏頭想著事情,所以也就沒去在意,對著劉知青擺擺手道:“咱們都是這樣過來的,那裏有什麼抱歉不抱歉的,好了。你忙去吧,我很累。先休息了。說完李方進了帳篷。
劉知青看了眼李方,轉身也離開了。
李方走到書桌前,把從劉知青那裏拿來的東西放在桌上,隨手打開,取出來一個日記本,李方顫抖的打開日本本,上麵書寫著一些奇怪的,誰也不知道寫些什麼,因為這些字不屬於任何一個朝代,這些字隻有兩個人認識。一個是寫的這位,另外一個就是李方。說到這些文字,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李方更了解了。因為這些文字的創造者就是李方。
日記本上的字翻譯為:李方賢兄,與兄離別已十年載,弟長念之,今渤海有賊子做亂,弟率程公,徐公還有小黑(尉遲公)還有你的幾個賢侄。秦老哥身子不好,但這次遠征前時還怪弟不讓他來。賢兄之智,非常人也。記得你走之時,還叫弟留意渤遼。果然,今渤遼卻有造反之意。隻是兄長走的時候,曾言過此次雖有險境,但是有驚無險。賢兄若在此,弟還有何可擔憂。日期貞觀十八年
李方看到此處,不由的搖了搖頭:“賢弟,為兄也有難處。哎。
李方想起以前那段匪夷所思的經曆,慢慢的陷入了回憶..........
2004年,那時候的李方還隻有16歲,剛剛高中畢業。李方很喜歡曆史,尤其是隋唐時代的曆史。高中畢業的李方整天沒事幹。就隨著老媽來到了鄉下。那時候鄉政府給了優惠政策,又引進技術,全村承包果園,家家戶戶基本都是以種植果樹為經濟來源了。李方的爺爺也承包了一片土地,種上了果樹。剛種植的果樹需要人照看,李方正好無事可幹,就自告奮勇的當了果農看護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