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張秀英看清楚這個四弟妹的人性,評價她時,就是一句,舔舔溜溜的貨色,為此李寧遠還和李寧誌吵起來了。
李寧海家有了事情,比如自己娘家的親戚有老人去世,需要家族中的人給去走親,她首先告訴李寧宇家,李寧宇家也是毫無保留的支持,然後再通知張秀英,最後再通知趙小娟和李寧誌家。
張秀英是個根據實際情況做事的人,家裏有自己真忙的事情,就不去,若是沒有事情,就肯定去。
李寧海家對待趙小娟的意思就是,你愛去不去,不去事情也能辦過去。
李寧誌家挨著趙小娟家住,受到趙小娟的壓力也不小,她再不違背自己三嫂子的意誌下,盡量地和張寧海家交好,這樣也可以緩解一下自己的壓力。
李寧誌家看到趙小娟這一大家子並不能死死地壓製張寧宇家,也開始向張寧宇家示好。
結果李寧宇家就是看不上李寧誌家,他們家的兩個孩子打架成為了導火索,趁著倆孩子打架的機會,李寧宇家狠狠地罵了李寧誌家一頓,從此兩人再無往來,紅白喜事兩人都不互相參與。
老哥仨的後代,就這樣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李寧新聯合著張寧誌和張寧正,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主子,想要挑撥大爺家李寧海和李寧波兩個親兄弟的關係,讓老二李寧波依附於他。
李寧波既不敢完全得罪他大哥,又加入了李寧新的陣營。
由於李寧誌的媳婦和二大爺家李寧宇的媳婦連話都不說,李寧誌又幾乎完全依附於三哥李寧新,所以李寧新也幾乎不搭理李寧宇家。
李寧宇和大爺家的老大李寧海結成親密的兄弟關係。
至於李寧遠和張秀英兩口子,沒有卷入任何陣營之中,因為這個大家庭的成員都拿這兩口子當傻子,拉攏不拉攏得無所謂。
張秀英和這哥幾個都鬧了個不好不壞,跟誰都能勉強過得去。
李寧遠每天都會跟著蓋房班子去幹活,在農閑之時,張秀英除了在家納鞋底子做布鞋之外,最重要的活就是去摟柴草。
她每天用竹耙子挑著一個大筐,在各處田地摟柴草。
什麼棗樹葉,玉米秸,樹枝子,全都摟到大筐裏。
摟滿之後,就回到家中,把柴草倒入柴草棚子,然後再出去摟,每天如此。
李楓還小,每天跟在張秀英身後,張秀英摟柴草,他就在地裏跑著玩。
有的時候,李寧遠他們的蓋房班子也有暫時接不到活的時候,這時候李寧遠就掙不到錢了。
他也不能閑著呀,就花了二十塊錢,進了二十塊錢的桔子和甘蔗,自己騎著那輛大鐵驢,圍著附近村去賣。
李寧遠雖然不識字,但是還是認稱的,也能簡單算個數。
結果忙活一頓下來,挺新的二十塊錢買的桔子和甘蔗,等賣完之後,換來一把又破又爛的零線,一數,還是二十塊錢。
白忙活了一頓,一分錢沒賺到,李寧遠不再賣水果。
自己又買了一個冰棍箱子,開始賣冰棍。
周家村距離李家村有三四裏地,在李家村的正南邊。
那裏有個周家村中心小學,這裏的小學隻有兩個年級,五六年級,招收的也是周邊十個村子的學生,這十個村子號稱“北十村”。
當然,李家村也在北十村的範圍之內。
周家村中心小學的學生在上五年級之前,都是在自己村裏上學,一直上到四年級。
再繼續上,就要出村了。離著周家村近的村子,直接走著去學校,像李家村這種距離周家村比較遠的村子,孩子們去上學時,就得騎自行車了。
因此,孩子們在上五年級之前,早早地學會了騎自行車。
此時,李寧遠家的老大李悅澄已經上五年級了,同時和她上五年級的還有鄰居周海林家的大女兒周子藝。
周海林的媳婦喜歡打麻將,在家組了個局。
周海林又是體弱多病,力氣活都幹不了,也隻能是做個看大門的活。
周海林掙不來錢,周海林的媳婦脾氣又大,哇哇地罵周海林,急得周海林吐了一地的水,那也不敢有絲毫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