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家家都開始忙碌著盡量尋摸一些在家貓冬的物資,這是李希希最喜歡的一個地方,一整個冬天都可以在家裏貓著,想幹嘛幹嘛,熱乎乎的大炕一燒,整個人可以在上麵躺一整天。
要麼說還是當小孩子好,什麼也不用做也不會有人說閑話,頂多念叨大人幾句慣著孩子。
李希希偶爾會趁著天黑把牛棚幾位老人接過來吃王玲做的飯菜,然後上一會課,再住上一晚,第二天早早起來回去,基本沒人看見。
所以即使冬天難熬,幾位老人氣色也明顯的好很多,孫明淑還跟著李母學會了納鞋底,做衣服,這些都是她以前基本不會做的東西。
這個年也是熱熱鬧鬧,大年三十,李家三房和老兩口都聚集在李希希家裏,女人們忙著做飯,男人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說著這一年的收成,工作,孩子們則坐在一堆聽著大哥李景生講著大學生活。
李景生今年畢業了,分配到了隔壁市的第一鋼廠上班,因為是最後一批大學生,所以整體待遇還是不錯的,每個月有35塊工資,有員工宿舍,並且食堂的飯菜很便宜。
大哥說這幾年大學裏麵亂糟糟的,老師們換了一批又一批,學習到的東西也是少之又少,同學們天天忙著批鬥,遊街,即使他很努力的去吸取知識,也非常有限。
畢業了反倒輕鬆很多,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家庭,很容易可以分到工作,一些成分不好的同學還有下鄉的呢。
這個年過的很熱鬧,全家人都在,整整齊齊,不挨餓,不受凍,有大房子住,每個人都很滿意。
大年初一晚上把幾位老師接了過來,燉上一鍋羊肉蘿卜,一盆紅燒肉,大白菜燉粉條,再炒個土豆絲,李母包了足夠的豬肉白菜餡的餃子。李希希拿出來兩瓶茅台,還是李建國在供銷社托人買的呢,買了不少,李希希都存起來了。
楊廣恒:“下放之前,以為會在這裏無聲的沒了,卻沒想遇到了希希,希希是我們的福星和貴人呢。”
趙俊邊喝酒也邊感歎:“誰說不是呢?我那一對兒女都在南邊下鄉呢,當初為了不連累他們,把他們安排的遠遠的,幾年也見不到麵,真是惦念的緊。”
孫明淑:“孩子們來信了,對虧這兩年希希一直幫襯著郵寄票據和錢,兩個人餓不著,我也聽希希的,盡量不讓他們在那邊結婚嫁人,希望有一天能回家。”
唯有譚裕聊起來這個話題更加沉默了,大家看見了老爺子的表情都不再言語。
李父舉起酒杯:“不管外麵咋樣,兒孫自有兒孫福,那句話咋說來著,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以後希希給你們養老!”
李希希:“爺爺說的沒錯,老師們你們就放心吧!”
“哈哈哈哈”
眾人都笑了起來,接著幹杯吃菜,慶幸自己來到了李家村,慶幸自己還活著。
這幾年李梅和錢來弟回娘家的事情李母沒再過問,畢竟分家了。
李梅每年回娘家帶的東西越來越好,越來越多,平時年節都會送點東西,自己家日子過好了,也時不時的幫襯一下,也不過分。李梅的娘家倒是拎得清的,從來不說上門打秋風,家裏有事也都積極的幫忙。
錢來弟前幾年還會過年回去送點肉和糧食,每年也都給幾塊錢。錢母是年年鬧,年年罵錢來弟沒良心,從來不給好臉色,不留吃飯,害得她兒子最後隻能娶了一個帶著拖油瓶的寡婦,到現在就生了一個丫頭。
後來錢來弟幹脆不回家了,過年派李景軍送點錢過去,就當盡孝了,錢家也沒敢再上門鬧事。
李景軍在上初一了,聽說明年高中可能就恢複課程了,他還想繼續讀書,畢業可以在城裏當工人,或者接他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