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賜製作出了兩個簡易的顯微鏡之後馬上就有一個名叫張世鵬的學生找到了他,跟他申請想要學習關於這方麵的知識。
李天賜立即高興的答應了下來,並且很快就為他編寫了專業的教材。這種未來的專業的人才李天賜可是永遠都不會嫌多。
當煉鋼廠的第一爐鋼終於從轉爐裏流出來化成鋼錠時天空正飄著鵝毛般的大雪。外麵寒冷的天氣對此刻站在這裏的人們完全沒有任何的影響。這一爐鋼鐵的煉製成功意味著將近一年來所有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也意味著當初李錚的決定換回了豐厚的回報。更意味著李天賜的想法是無比的正確。
李天賜此刻也是無比的激動,雖然因為技術條件的限製現在的轉爐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是隨著手中可以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多,他有信心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
謝文東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愛好,平時大大咧咧的他居然對李天賜剛剛編寫出來的電力學基礎方麵的知識特別的感興趣。強烈要求跟隨李天賜學習這方麵的技能。
於是李天賜又收獲了一名專業人才。
有了轉爐許多的合金鋼鐵就有了煉製的可能。李天賜所教授的十幾個冶金方麵的學生終於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其中的一座轉爐被他們申請下來專門用來研究合金鋼。
煉鋼廠投產以後李天賜的空閑時間開始多了起來,於是開始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們的研究。特別是謝文東的電學,王光宇的農業以及另外三名學生研究的蒸汽機。
研究蒸汽機的三名學生已經按照李天賜的要求製作出了一台小型樣機,雖然因為缺少密封材料而四處漏氣,但是從成品的狀態來看他們的理論知識已經掌握的相當紮實。
李天賜在這邊忙著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時候,晉州的百姓們也在這個寒冷冬天感受到了新任城主張偉給他們帶來的一絲溫暖。
葉青濤帶著從江州各個衙門中抽調的一些骨幹力量很快就幫助張偉將晉州的管理體係建立了起來。招募了大量的青壯男子重新組建了一支一萬人的軍隊,由江州派遣的人員進行訓練。
將前任城主占據的土地重新劃分給百姓。並且使用從前任城主郭永懷家裏查抄出來的金銀招募了大量的工人,為生活困難的百姓修繕房屋,改善生活條件。擴大晉州各個礦場的規模,並按照江州城的規模開始新建一座煉鋼廠。
大量的晉州百姓們有了工作以後就開始購買各種生活物資,這樣就進一步用推動了晉州的商業發展。整個晉州的麵貌在極短的時間裏就已經煥然一新。
江州城的第一批學院終於建立了起來,根據李天賜的學生人數一共是十七所。每個學生會負責一座學院,每座學院招收五十名十四歲,十五歲的少年男女。這些人的年齡大些,接受能力也要強上一點兒,會做為下一代的師資力量進行培養。當然如果有在某些方麵特別突出的,肯定不會埋沒了他們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