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英雄救美(1 / 2)

李天賜父子倆人商量了很久,詳細的討論了和來訪國家之間的合作事宜。

建立使館的事情需要盡快派人落實,這將是未來大唐的主要情報來源。

外來的學子可以安排進入學院和大唐的學生一起接受教育,食宿自理,學費全免。

投資建廠的事情交給大唐的商業部去交涉,大唐可以提供技術人員和設備,但是場地和建設需要當地配合提供。

工廠可以是雙方獨資或者合資。對方獨資需要每年支付給大唐一定的技術使用費,合資的話需要占據多數的股份。

所有的合作隻限於民用領域,軍用領域一概不能接受。

兩個要求加入大唐的小國同屬於東南方向的沿海國家,與連雲國同屬一個地區。

李天賜毫不猶豫的就建議李錚接納了他們,有了這兩個國家的加入大唐馬上就能夠獲得一個現成的出海口。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力發展造船業,為大唐的海上貿易鋪平道路。

隨著大唐的國土越來越大,交通和通訊問題就成了大唐首先需要解決的方向。

解決交通問題,李天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行車,目前大唐各地的水泥路普及程度都已經相當高。

可是百姓們的出行方式卻還是主要依靠雙腿或是馬車。以目前大唐的交通狀況,自行車完全能夠成為百姓們個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想到自行車李天賜馬上畫出了詳細的圖紙,同時寫信給正在江州主持設備研究的杜仲,讓他設計一套自行車的生產線。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目前大唐的蒸汽機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李天賜決定開始嚐試著製造一輛蒸汽火車。

同時讓負責道路修建的段三開始規劃路線,鋪裝鐵軌。

同時為了解決蒸汽火車研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李天賜幹脆的將從事蒸汽機研究的人員全部調到了國都,同他們一起對蒸汽火車進行研究。

同時為了解決通信問題,他也給郭小傑和孟昭君配置了大量的人員加快電話機的研究工作。

這樣安排下來李天賜和孟昭君兩人就很難再有出去遊玩的時間。

所以兩人隻能每天傍晚的時候到位於城內的汴河岸邊閑逛一下,緩解一天的忙碌所帶來的疲勞。

這一天兩人正在河邊漫步,李天賜一邊欣賞著晚霞帶來的美景,一邊不時的調笑一下孟昭君。兩人打打鬧鬧的很快就來到了封州橋。

正當李天賜又一次被孟昭君捉住抱著頭準備挨打的時候,孟昭君的嘴裏突然發出了一聲驚呼。

李天賜連忙抬頭看向孟昭君,剛要開口詢問就聽見“撲通”一聲。孟昭君焦急的話語也在此刻傳來:“夫君,有人跳水了,快去救人。”

李天賜反應過來以後馬上跑到那人落水的地方,脫掉外衣,毫不猶豫的縱身跳了下去。

此時已經是深秋,李天賜剛一進入水中,就被冰冷的河水凍的一陣哆嗦。

他也來不及感受河水的溫度,稍微觀察了一下水麵,就向著水中潛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