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柯鴻在杜仲的逼問下說出了自己這一次飛行的經過時,所有人在為他捏了一把汗的同時也為他無意中飛出了這架飛機的極限而高興。
既然飛機已經造了出來那麼接下來的許多工作就需要逐步的開始展開。
首先就是需要繼續對這架飛機進行改造使他具備參加戰鬥的能力。
其次還要招募一批合適的飛行員和試飛員進行培訓,試飛員需要對改裝後的戰鬥機進行各種極限的飛行試驗,而飛行員則是要在飛機量產以後承擔正式的駕駛任務。
除了這些以外,還要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地勤人員,以便在將來飛機大批量裝備以後能夠有足夠的人員進行維護。
另外在工具,設備等其它方麵都需要進行很多的準備,李天賜將飛行員招聘的事情攬了下來,其它的事情讓杜仲交給了他的學生們。
首批飛行員和試飛員的招募工作是在大唐的軍隊內部進行的,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是軍隊的戰士都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身體條件和紀律性都能夠保證。
其次是因為這些年大唐的軍隊在教育和培訓方麵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多戰士的文化程度都很高。
同時他們在專業技能方麵也都十分熟練,能夠節省大量的訓練時間。
要知道做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光是體能訓練這一項都是要用去很長時間的。
也許是因為人們對翱翔天空的渴望太過強烈,所以軍隊內部報考飛行員的人數非常多。
雖然李天賜一再的強調當飛行員是一件非常危險的工作,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可是依然阻擋不了這些人的積極性。
到最後李天賜在迫不得已之下隻能無奈的擴大了招收的規模,從原來的一百多人擴大到了兩百多。
要知道現在大唐還僅僅隻有一架飛機,這些人都不知道多久才能輪得到開上一回。
地勤人員李天賜也招收了兩百多人,不過這些人對身體素質的要求相對較低,但是對機械方麵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因此李天賜招聘起來反倒是多用了一些時間。
柯鴻作為第一個駕駛著飛機順利完成飛行的人,很榮幸的成為了一名臨時的飛行員教官。
李天賜給了他一套自己編寫的飛行訓練大綱,讓他盡快的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接班人。
柯鴻非常欣然的接受了這個任務,雖然這樣一來有可能會耽誤了他在設備製造方麵的研究工作,但是卻能讓他過足了開飛機的癮。
地勤人員的培訓李天賜直接安排在了飛機製造廠裏,這樣一來這些人就能很快的了解到飛機上各個部件的功能和參數,在將來的工作中更能準確的找到故障原因。
忙完了人員招聘的事情李天賜又找到了杜仲和他一起商量提高飛機產能以及後續研發的事。
杜仲對於李天賜提高產能的要求實在是有些無能為力,他愁眉苦臉的指著製造飛機的廠房對李天賜說道:“老師啊!你看看我現在的這點地方,哪裏還能再擴大產能啊!”
李天賜問道:“你是不是傻?如果所有的部件都要你自己造你當然提高不了多少產能,但是如果你能將所有的部件都確立好了標準然後請其他工廠來幫你生產,再由你負責組裝,那樣不就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