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礦難的是一處已經開挖了幾十年的巨大礦坑,經過常年的開采礦坑的三麵已經形成了如同高山一般的峭壁。
其中沒有峭壁的一麵是用來給裝載礦石的車輛通行的道路。
李天賜等人來到這裏的時候遠遠的就看到迎麵的那座峭壁有著明顯的坍塌痕跡。
等到眾人來到跟前的時候發現在峭壁底下無數的工人正在進行著搶救工作。
僅僅一眼李天賜就已經確定這場事故中不可能會有幸存者,因為峭壁的高度少說也有上百米,而且坍塌的麵積還很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在峭壁上方負責開采的人員還是在下方負責裝載的人員和機械根本就沒有任何反應的時間就會被埋在礦石中。
這一點也能從所有參與救援的人身上得到印證,他們雖然看起來都在忙碌可是每個人的臉上表現出來的卻是悲痛大於緊張。
並且這些人在救援的過程中還不忘將一塊塊原石裝上卡車,似乎他們的想法也隻是盡快讓那些遇難的人入土為安。
所有人的臉色都是一片沉重,整個過程中很少有人開口說話,工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突如其來的災難,所有的動作都顯得非常熟練。
在來的路上李天賜就已經了解到這次的礦難至少造成了上百人的傷亡,因此他此刻的心情非常的沉重。
雖然自從大唐將所有的礦產全部收歸國有之後對礦工們的賠償標準定的很高,但是這些人的死亡仍然會給他們的家人帶來很大的打擊。
李天賜開口對吳剛等人說道:“我們也過去幫幫忙吧,這樣也許能讓這些遇難者能夠早一點入土為安。”
吳剛等人連忙點頭答應了下來,隨著李天賜一起加入了救援的隊伍當中。
隨著坍塌的石塊被人們利用各種工具和機械一點點的清理完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被人找到抬到了一邊。
等到後半夜的時候散亂的碎石終於被清理幹淨,而最終確認下來死亡的人數也達到了一百二十多人。
此時的礦場已經被聞訊趕來的礦工家屬和百姓們圍的水泄不通。
現場的哭喊聲和議論聲響成了一片,李天賜早已經讓人去銀行裏取了大量的現金。
他親手將所有死者的賠償金交給了他們的親屬,並挨個進行了一番安慰。
吳剛,夏文宣以及礦場的管理者們也都跟著在一旁安慰著這些家屬。
眾人全都一夜沒睡一直在這裏堅持了一個晚上。
李天賜拖著疲憊的身體和眾人回到了省委大院以後馬上就組織了一場緊急會議。
李天賜嚴肅的說道:“各位,通過這次的事故我們要深刻的意識到礦場安全的重要性,要想盡一切辦法確保礦工們的生命安全,哪怕因為這樣造成生產進度緩慢也要在所不惜。”
他環顧了一下在座的所有人繼續說道:“像這種開采多年的老坑應該想辦法利用一些安全繩或者吊籃一類的工具將工人們吊放在礦壁上,這樣發生坍塌的時候他們就不會隨著碎石掉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