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李天賜的小套路(1 / 2)

其實嚴格算起來倭國希望的不隻是大食地區分出個勝負,他們更希望伊爾汗國一方能夠獲勝。

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是在影響著伊爾汗國一方的十來個小國和沙烏地的關係。

無論從感情上還是從後續的計劃上考慮伊爾汗國一方的勝利對於倭國來說都更加有利。

當然,就算最後是沙烏地一方贏了,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反正通過這場戰爭也讓他們發現原來大唐根本就不願意摻和周邊國家的矛盾。

隻要有了這個認知就夠了,到時候一旦大唐這邊出了什麼事情其他國家肯定也會有樣學樣,袖手旁觀的。

倭國的想法其實並不複雜,他們想要的最好結果自然是周邊國家都能和他們站在一起對付大唐。

如果這個想法實現不了那就退而求其次,讓這些國家保持中立就行。

現在他們又有了昂撒國等三個盟友,這讓他對未來更加的有了一些信心。

聖德安排了許多的技術人員攜帶著倭國生產的機械設備前往了美洲大陸。

他要用最短的時間將昂撒國等的實力提升上來,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既是倭國的原料供應地又是倭國的戰略夥伴。

一旦倭國的實力追趕上了大唐那麼他們就能隨時準備對大唐動手。

聖德一直都還盲目的認為倭國的科技水平也就隻是落後大唐十年左右,隻要他們努努力很快就能夠追趕上大唐。

這種自信讓他堅定的認為隻要倭國的軍事水平追趕上了大唐那麼他們就可以從臨近的新羅,百濟等國開始一點點的進行擴張,直到有一天他們會對大唐動手。

聖德的這種盲目的自信其實就是因為大唐對先進技術的封鎖造成的。

到目前為止除了大唐之外沒有任何國家擁有數控機床,計算機技術幾乎全部都是一片空白。

即使是他們花了大價錢購買回去的專利產品往往也還需要從大唐購買精密的設備進行加工。

在平時的商業活動中他們自然也會有不少機會能夠接觸到大唐的企業所使用的設備情況。

基本上也都是比他們強上不少但又不是完全無法追趕的地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國家自然而然的就會盲目的認為大唐所提供給他們的技術真的如同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落後大唐一代。

他們也一直都是在這樣的無奈中一直在咬著牙努力的追趕著。

李天賜則一直都隱藏在背後掌控著這一切,既不讓其他人感到絕望而放棄努力,又不會過於延緩科技進步的腳步。

這裏邊李天賜的作用還是比較重要的。

試想一下,大唐的各家私營企業用著比其他國家領先一代的先進設備生產著質量更好,成本更低,售價還更高的同類商品,這本來是不是就已經夠讓人窩心的了?

如果有人告訴你大唐的國營企業和軍工企業裏所用的設備要比這些更先進那你會不會發瘋?

所以李天賜在這方麵控製的非常嚴格,幾乎每一代新的技術推出以後都要等到大部分的投資者賺取了足夠的利潤才會推出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