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突然之間的勝利再一次給大唐的裝備做了一回廣告。
於是各國又一次紛紛派人來到大唐請求幫忙進行人員培訓並準備采購大唐的偵察裝備。
李天賜見到這種情況以後幹脆專門在大唐的軍事學院開辦了一期培訓班,一邊幫助各國培養軍事人才一邊培訓他們操作各種偵察裝備。
借助著這次機會李天賜不但賣出了大量的偵察裝備而且還和各國達成了一項長期的人員培訓協議。
今後各國軍中的優秀人才將會源源不斷的被送到大唐進行培訓然後回到國內再被委以重任。
這裏也將會成為各國軍官是否能夠走上高位的隱形門檻,大家都在心裏默認隻有從這裏走出去才算是真正合格的戰場統帥。
既然先進的偵察裝備已經開始普及到了各國大唐自然要加快反偵察方麵的技術研發。
於是大唐的電子對抗技術就在這種矛與盾互相變強的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有著明確發展路線的大唐軍事科技借著這股風潮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爆發。
一大批新的技術開始出現在了大唐的各型裝備上,各國所能購買到的武器也變得越來越先進。
隻不過李天賜為了製造一種假象已經停止對外出售任何的軍事科技,讓其他國家認為大唐的軍事實力已經到了一個他們即將能夠企及的程度。
這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反正他們暫時也沒有與大唐為敵的心思。
長時間的良好合作也讓這些國家難以找到針對大唐的借口。
但是這種現象卻並沒有出現在倭國,對於有著足夠野心的聖德來說大唐現在的做法其實是相當愚蠢的,這樣就給了倭國在軍事上快速趕超大唐的機會。
於是他們開始悄悄的集中起全國的力量專門攻堅各種軍事科技。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不忘大力扶持遠在美洲大陸上的昂撒國,奧利帝國和波斯國。
雙方在資源和技術上正好形成互補,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倭國的研發成本。
有了倭國的幫助昂撒國等這幾年也有了不錯的發展,他們也改變了之前的做法,不再對美洲大陸上的土著們進行殘忍的迫害,反而開始出台一些政策收買人心。
這其實也是他們的無奈之舉,當初他們逃到這裏的人口數量實在太少,如果不能解決人口問題他們將會很難再有發展潛力。
有了倭國的背後支持他們也開始在教育,工作以及人權上對土著們越來越好,消除了雙方之間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一切李天賜並沒有了解到,一來是因為倭國做的事情比較隱秘,二來也是因為大唐現在根本就沒有精力去關注遙遠的美洲大陸。
大唐的疆域已經足夠寬廣,很多地方的發展都還處在初級階段。
李天賜現在更加關注的就是如何因地製宜的讓大唐各地均衡的發展起來,隻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維持大唐的穩定。
大唐境內已經很少有新的礦產被開采出來了,一些原本可以依靠資源發展的地區就不得不在其他方麵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