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困難重重(1 / 2)

其實倭國能夠自己獨立開采和冶煉石油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這還是他們很早以前花了極高的價錢才從大唐購買到的技術專利。

當初提出購買的時候大唐原本是不想賣的,可是剛好在那段時間大唐的煉油技術有了一次突破所以李天賜就決定將手中的落後技術賣給倭國賺些研發經費。

聖德這些年也一直都在組織人手甚至花高價從大唐引進了不少這方麵的人才來研究更加先進的煉油工藝隻可惜進展一直都不太理想。

這其實也是李天賜有意控製的結果。

很多事關國家戰略的先進技術李天賜都會嚴格限製掌握核心機密的人數。

這些人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忠於大唐,然後李天賜會給予他們和家人優厚的待遇,確保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像這樣的人基本上除了努力鑽研專業技術大多數其實也沒有太多其它的想法,所以其他國家基本上也不可能輕易的將他們挖走。

對待真正有能力的人李天賜是毫不吝嗇的,這一點早在建國之初就一直是如此,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主動提出要將專利收入按比例分配給他們了。

要知道所有的基礎理論和大部分學科的發展方向可都是他自己提出來的,很多人甚至可以說都是在按照他的理論在進行研究。

當然,即使是這樣也還是有一些比較優秀的科研人員願意去其他國家發展的。

很多人想要盡快的擺托自己的老師獨立開發一些新的研究項目,一時之間又難以獲得資金上的支持就會以此為條件去到其他國家發展。

這些人中就有很多被倭國拉攏幫他們提高了不少技術水平。

這其中就有人也想到了建造航空母艦,利用海上平台來起降飛機對敵人進行打擊。

聖德對這項研究非常重視,他經常在空閑的時候親自來到負責研究的船廠了解進度。

這家船廠是倭國的國營船廠負責人名叫森嘉至二,已經從事管理工作十幾年了,他是聖德比較信任的一名親信。

主持研究工作的就是來自大唐的一名叫林峰的科學家,他在大唐提出了這個設想以後他的老師就幫他提交了申請。

可惜大唐預想中的航母還欠缺一些關鍵技術沒有突破而簡單的方案大唐又因為沒有迫切的需要而不願意浪費資金。

所以心情迫切的林峰就這樣被倭國抓住機會給請到了這裏。

來到這裏的林峰其實也是非常鬱悶的,他原本的設想在大唐被認為是落後而沒有被采納,可是到了這裏卻反而是因為或許先進而難以進行。

這就使得他最初的設計隻能根據倭國現有的技術改了又改,到現在都已經有些麵目全非了。

聖德又一次來到船廠視察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林峰對著一個配套廠家的負責人發脾氣。

隻聽林峰用難以置信的語氣對著那人喊道:“這都一年多了你們居然連十八厘米的鋼板都造不出來?”

對麵的那人有些委屈的說道:“厚度完全沒有問題,再厚一倍都可以,但是我們實在是做不出您需要的那種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