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出海捕魚(1 / 2)

時間如流沙,很是不經用。

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範陽存糧還能堅持一個月。

不僅是時間不夠用,人更加不夠用。

整理土地,所有官吏都用上了,在農業上一片欣欣向榮,可是等出產卻要一段時間。

人不夠用,還可以在大乾境內到處買。

沒錯,今年又是一個災荒年,隻要有錢隨便買人,可是糧食不夠,買來人也隻能餓肚子。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吃的~!

龍安場漁獲交易中,已經在收購漁民零散的漁獲了,隻不過都是一些小魚小蝦,亦或者螃蟹之類的。

這些個東西在和平繁榮年代,無汙染的海鮮都是些金貴高檔貨。

可是現在,別說百姓和士兵,就連漁民都不願意吃螃蟹,因為殼又多又大,肉極其少還沒油水。

已經充當豬飼料了。

雖然最開始的時候趙信也大呼可惜,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比人頭還大的螃蟹,居然拿去喂豬,這是什麼迪拜家庭?

可是當趙信連吃半個月之後,隻能棄之如敝履,毀滅吧~拿去喂豬吧!!

有個新聞,五十年代的百姓很苦,每天隻能吃鮑魚艱難度日~

好多人覺得這是個段子,但是現在的趙信明白,這還真不是段子。

徐丁根他們也在賣力地訓練,現在使用的標槍,又有改進了。

槍頭有三股活動倒刺,叉尾有一個環穿著一根長長的麻繩。

起初一點都不順手,那麻繩太礙事了,練久了也就無所謂了。

不是徐丁根他們想這麼賣力,實在是因為趙大人給的太多。

若是訓練任務完成得好,那麼可以不吃鮑魚,不吃生蠔,可以吃豬肉。

豬肉在龍安場可是硬通貨,比牛羊肉都吃得開。

為了一片一指厚,手掌寬的豬肉,讓這些漁民去下洋捉鱉,他們都不帶猶豫的。

在海船開回來的時候,徐家漁民特別激動,比趙信都激動了幾分,躍躍欲試地想要駕駛一番,趙信還擔心他們不會操作大船,哪知道人家玩得賊溜。

趙信還很疑惑呢,怎麼這些普通漁民,居然會駕駛大船,可真夠奇怪的。

但轉念一想,這還不好嗎?隻要稍微熟悉一下船隻,就可以出海捕魚,進程可以大大加快。

金書文順利地到達了龍安場,趙信在見到他的時候,表現出了極大的‘吃驚’以及熱烈的歡迎,然後金書文順理成章地在龍安場漁獲交易中心旁邊新蓋的船塢幹起了活。

造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是用年計時的。

但是趙信舍得花錢,隨便金書文造,同金書文一起來的還有小河街的一些船員。

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他們不能繼續在樂林縣幹下去,趙信的人一直在收船員,光靠滄縣一縣之地的漁民,根本不可能。

大乾什麼最重要?人才!!

像徐丁根、徐雲峰這樣的人才可不多,整個滄縣也就這些個。

老漁民徐方富去廟裏問了菩薩,說是今天適合出海。

龍安場是一個良好的港口碼頭,趙信買那艘大船就能停靠在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