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雲夢之戰(1 / 1)

與夫差大軍遙相呼應的吳國水師卻進展緩慢,主要因為楚國擁有實力雄厚的水師而且位於長江上遊,居高臨下。吳國水師在太湖集結了十萬大軍,千艘戰艦後,進入長江,然後逆長江而上,向楚國殺奔而來。吳國水師在夫差鼎力支持下,已發展成為了當今天下最強大的水師,擁有兵力十餘萬,五牙大艦數百艘,海鰍戰艦數十艘,還有其他中小戰艦一千多艘。而吳國水師的主力戰艦就是五牙戰艦,吳國的五牙戰艦是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廠建造,是仿造隋朝的五牙大戰艦,‘五牙’指的是戰艦有五層結構,高百餘尺,左右前後設置六台拍杆,高五十尺,每根木桅頂係巨石,下設轆轤,戰鬥中和敵艦迫近時,可以迅速用轆轤把巨石放下砸壞敵艦,若一擊不中,還可迅速收起再放。若敵艦四麵包圍時,還可以‘六管齊下’,而且五牙戰艦上還建造眾多的弩樓,可以發射遠程的硬弩,戰鬥力極其強悍。海鰍戰艦則是五牙大艦的放大版,不過造價高昂,費時費力,所以吳國把重心放在了五牙大艦上。

吳國水師在長江千帆競發,雲桅蔽日,浩浩蕩蕩,極為壯觀。在航行了一個多月後,就進入了楚國的彭蠡澤,彭蠡澤就是今天的鄱陽湖。彭蠡澤波濤險惡,李綱《彭蠡》詩:世傳揚瀾並左蠡,無風白浪如山起。就是描繪彭蠡澤的波濤險惡的場景。而楚國的水師在彭蠡澤與吳國水師進行了接觸性大戰,結果楚國水師大敗,吳國水師船多勢大,銳不可當,吳國水師用五牙大艦衝擊楚國水師船陣,先後用拍杆,強弩擊沉楚國戰艦數十艘,俘敵二千多人,楚軍聞風散膽。經過這場接觸性大戰後,楚國水師統領子瑕了解到了吳國水師的強大的實力,於是決定誘敵深入到雲夢澤決戰,利用楚國水師熟悉地形的優勢和雲夢澤複雜險峻的地形,再加上吳國水師遠道而來,子瑕相信楚國水師一定能戰勝吳國水師。

雲夢澤處於長江,漢江,荊江的三江交彙處,河道縱橫交錯,湖泊星羅密布,還有無數的沼澤地,濕地。地形極其複雜。這也是楚國水師主帥把決戰場選在這裏的原因。

在與楚國水師彭蠡澤大戰取勝後,吳國水師都有點驕傲輕敵了。但是身經百戰的吳國水師統帥徐承,副帥王孫雒以及展如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作為吳國水師最重要的敵人,楚國水師與吳國水師相爭百年卻平分秋色,作為與楚國水師戰鬥成長起來的吳國水師將領,徐承三人自然明白楚國水師的底蘊。不是一戰就能徹底打敗的。看到楚國水師不再與吳軍交戰而是退到雲夢澤之後,徐承就明白楚軍主帥子瑕的意圖,當然徐承也知道楚國的雲夢澤地理極為複雜險峻。於是就停止了吳國水師的前進步伐,駐紮在了夏口,派人探查雲夢澤的地理情況。子瑕一看吳軍並沒上當,就知道自己的意圖被吳軍將領察覺,就派人送去戰書相邀決戰。徐承並不理會,很快,派去探查雲夢澤的人就帶回了雲夢澤的完整地圖,這下楚軍熟悉地形的優勢蕩然無存。這時楚軍在雞父大敗的消息傳到了雲夢澤,楚王命令子瑕即刻出擊吳國水師,取勝後回師救援郢都。子瑕無計可施,隻得出動出擊。兩軍對壘雲夢澤。徐承分吳軍為左中右三路,命令左右兩路軍到達指定位置,即命令鳴鼓進至江中心。子瑕一聽上下遊鼓聲大作,誤以為吳軍是乘夜渡江,分兩路而來,立即出動上下兩軍,馳往堵擊。吳軍偵探到楚軍分兵出擊情況後,徐承立即率領吳軍中軍乘夜銜枚渡江,不鳴鼓,以六千勇士為先鋒秘密接近楚軍大營,突然發起猛烈的進攻,楚軍倉促應戰,被打的崩潰四散。楚國迎擊的上下兩軍聞聽大營被攻,趕緊回援。吳國左右兩軍乘著五牙戰艦在後麵追擊,一舉擊潰楚國上下兩軍。楚軍退到江陵收容散兵,據漢江而守。吳軍緊逼之陣前,雙方再戰,這時吳軍副帥王孫雒率領吳國水師繞到楚軍背後發起攻擊,楚軍統帥子瑕在指揮戰鬥中被吳國五牙戰艦上的強弩射殺,主帥一死,楚軍再無戰心,向吳軍投降。最終吳國水師取得雲夢澤大戰的勝利,楚國水師全軍覆沒。

幾天後,吳國水師與夫差的大軍會師楚國都城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