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刺客來襲(1 / 1)

彭城會盟結束後,吳王夫差並沒有直接回到吳國,而是帶領十萬大軍從宋國沿著淮水來到了吳國從楚國得到的新領地。雖然夫差施行仁政使原來的楚人漸漸歸心,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心懷故國,一心圖謀複國,最主要的就是原來楚國的一些貴族和地主,在吳國得到這些土地後,施行均田製,使這些人的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害,導致他們對吳國恨之入骨。夫差也明白一味施行仁政可能適得其反,必須恩威並施,才能使這些楚人一心一意歸順吳國,於是帶領十萬大軍宣揚吳國的國威。夫差一路上考察當地官員的吏治情況,對清廉能幹的官員進行表彰和提拔,對橫行不法的官員進行嚴懲,體驗民生,關心民間疾苦,使當地的楚人感動不已,直呼夫差是千古聖君。這天夫差部隊來到了通往慎邑的官道上,突然前麵探路的哨兵來報,前麵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隻有一條小道可以通過。侍衛統領公孫強不敢怠慢,趕緊向吳王夫差稟告了這個消息。夫差聽到這個消息,離開了馬車,仔細打量著前麵的這座大山,隻見這座大山高高聳立,直插雲端,綿延數裏,雄偉險峻,夫差皺了皺眉,多年的特種兵訓練養成的第六感告訴自己,這座山一定有情況。這時文種來到了夫差身邊對夫差說道:“君上,這座山名叫陽乾山,扼守著通往慎邑的必經之地,崎嶇險峻,是埋伏的好地方。當年臣偽侍熊勝時,曾經出計讓熊勝在這裏埋伏,伏擊王孫姑曹的佯軍。讓熊勝取得了慎邑之戰的勝利。”夫差聽了文種的話再結合自己的第六感,夫差決定所有人下了馬車,自己和趙綰喬裝成士兵,然後命令部隊繼續前進。部隊通過一半時,突然聽到一聲哨響,從半山腰射出無數的冷箭,吳軍猝不及防,被射死了數百人,突然幾塊巨石從半山腰扔了下來,砸爛了夫差的馬車,趙綰回頭看到砸爛的馬車,冒出一身冷汗,抱緊了夫差的胳膊。夫差輕拍了趙綰的手臂以示安慰。吳軍畢竟是精銳之師,很快反應過來,布置好防線。伏擊的那些人從藏身之地跳出來,與吳軍短兵相接,由於這裏地勢狹窄,吳軍人數多的優勢發揮不出,這些人又驍勇異常,悍不畏死,加上雙方人馬攪在一起,吳軍弓箭手不敢放箭,竟戰得難解難分。突然離夫差較近的草叢中竄出一個人,隻見這人身高九尺,鐵塔般的身材,手持一柄楚戈,一下就挑翻了護在夫差身邊的幾個侍衛,直朝夫差殺來,威風凜凜,銳不可當。原來此人就是熊宜僚,他本是楚國貴族,不過在他這代,家道衰落,隻能上街殺豬,熊勝招攬他時,熊宜僚看出熊勝不能成事,於是堅拒了他。吳楚大戰後,慎邑被割給了吳國,熊宜僚也由楚人變為了吳人,這讓以楚國貴族自居的熊宜僚如何忍受,正巧其他不服吳國統治的一些人聯係到他,商議在吳王夫差巡視慎邑時,在陽乾山設伏,刺殺夫差,隻要夫差死了,那吳國就會大亂,到那時他們的機會就來了,熊宜僚欣然答應。熊宜僚外表粗獷但內心極為縝密,他靜靜呆在草叢中仔細觀察吳軍的情況,發現夫差身邊護衛的人最多,而且夫差氣勢不凡,熊宜僚判定這就是吳王夫差,於是慢慢移動到離夫差較近的草叢,驟起發難,這一擊勢在必得。夫差沒想到熊宜僚攻擊這麼迅猛淩厲,此時反應已來不及。就在這危急時刻,從夫差身後突然出現一柄長劍,擋住了熊宜僚勢在必得的一擊。熊宜僚大吃一驚,沒想到還有人能擋住自己的這一擊,看到擋住自己這一擊的是一個身穿長袍麵容俊朗沉著的中年文士,中年文士正仔細觀察著熊宜僚的一舉一動,雙手持劍,淵亭嶽峙。熊宜僚知道此人不好對付,於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和中年文士對戰起來。這位中年文士就是墨子,墨子在夫差這個多了兩千年知識的大忽悠的忽悠下,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思想不適合如今的大爭之世。於是在夫差的引導下,墨子決定跟隨夫差建立一番偉業,並且提高自己的學說。看到熊宜僚氣勢洶洶殺來,墨子急忙施展自己的墨家劍法,擋住了熊宜僚的進攻,並與熊宜僚對戰起來。熊宜僚手持楚戈,招式大開大合,勢大力沉,而墨子劍法周密巧妙,連綿不絕,雙方竟戰得難解難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吳軍終於發揮了人數優勢,擊敗了埋伏的人,這些埋伏的人悍不畏死,竟沒有一人投降。再觀熊宜僚與墨子大戰,熊宜僚所用招式極費力氣,時間一長竟氣喘籲籲起來,招式也漏出破綻,墨子找準機會,挑飛了熊宜僚手中的楚戈,手中長劍對準了熊宜僚脖子,熊宜僚閉目待死,卻發現墨子遲遲沒有動手,睜眼一看,墨子已經把劍收起來了。夫差命令士兵把熊宜僚捆起來,放在馬車上。熊宜僚奇怪夫差為什麼沒有殺他,但心中傲氣上湧,沒有開口問,竟在馬車上睡了起來,還發出了鼾聲。夫差卻露出欣賞的微笑,下令部隊繼續朝慎邑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