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秋來,自那突兀的劍鳴聲響徹天地,已經過去了十四年之久。
初春的桃溪鎮散發著盎然的生機,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位於小鎮最中心的小鎮私塾,傳來少年們的朗朗書聲,為小鎮的景色又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私塾中的劉先生看著一群麵眉頭緊鎖的少年笑著做出了解釋:“君子的好學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不追求飲食、居住等物質生活條件;二是勤於做事、謹慎言語、親近有道者並勇於匡正自己。”
劉先生名叫劉子晏,是小鎮學問最高的私塾先生身高五尺有餘,,神情文雅,給人以溫潤如玉之感。身材苗條,身穿白色素袍,頭別墨色發簪,右手手持書左手附後,儒雅而不失英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臉上那稀疏細小的皺紋和雙鬢的淡淡白絲,充滿了歲月的痕跡。
“剛才我所講的道理,你們暫時做不到沒有關係,你們要謹記在心,在以後的求學之路上要多聽多記多想。”先生麵帶微笑的說道。下麵的孩子們笑著回應先生:“好。”先生繼續和孩子們傳授著聖賢學說。
角落裏,並排而坐著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小姑娘昏昏欲睡,旁邊的小男孩卻神采奕奕的聽著先生講課,時不時的提幾個不懂的問題請先生解惑。和女孩形成鮮明的對比。
“今天的授課,就到此結束。”先生微笑的說道。然後又從桌子上拿起十幾副字帖分給學生們嚴肅的說道:“這是給你們回家練習的字帖,回家後一定要好好練習,切不可虛度光陰。”說完後,先生好像想到了什麼事情,就急匆匆的奪門而去。孩子們收好字帖就飛奔往家的方向而去。其中一個身穿錦袍,胖乎乎的虎頭虎腦的孩子,速度極快手舞足蹈的往家,飛奔而去。
角落的男孩看到各自往家跑的同窗們,又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最後又看了旁邊嘴角流著口水呼呼大睡的小姑娘,搖了搖頭,無奈的用手拍了拍小姑娘。被拍醒的小姑娘皺著眉頭氣鼓鼓的對著男孩說道:“李沐笙你幹嘛!我馬上就要吃到牛爺爺做的大雞腿了!”李沐笙一臉無奈的指了指窗外說道:“葉瑤光,你再不醒過來,天就黑了。”說罷,葉瑤光順著李沐笙手指的方向看了看,又擦了擦嘴角的口水,一臉傲嬌的“哼”了一聲就急忙開始往私塾門外跑去。李沐笙見狀也收起了課桌上的字帖,迎著夕陽往家走去。
夕陽的餘輝染紅了天角,天光海色渾然相融,熠熠生輝。小鎮以西,彩雲山巔,隻見私塾的劉先生,手執白子,與一位盯著棋盤眉頭緊鎖,穿著一身紫色直裰朝服,腰間紮條同色金絲蛛紋帶,黑發束起以鑲碧鎏金冠固定著,修長的身體挺的筆直,豐神俊朗的青年書生相對而坐。劉子晏手持白子落下後,微笑道:“書錦啊,你不遠萬裏跑來這小鎮找為師,莫不是就為了輸幾盤棋?”秦書錦大笑回道:“還是先生了解學生,此次是亞聖前輩派學生前來火雲國,設立七十二書院之一的聖哲書院,擔任聖哲書院山長一職,這不聽亞聖老爺子說師傅的一縷元神身坐鎮在此地,學生就先來了此地看望師傅,這次來我可帶了師傅最喜歡的桂花釀,嘿嘿!”說著便大手一揮,兩大壇極品桂花釀便出現在了桌子上。劉子晏站在彩雲山巔雙手附後,俯瞰著夕陽下絕美的桃溪鎮和從私塾飛奔而出孩子們,一聽到極品桂花釀,深沉的眼眸一亮轉頭對著學生笑容滿麵的說道:“臭小子,總算大方一回,酒泉山的桂花釀,可是難得的極品佳釀,山主夫人百年年才釀得一壇這,你小子一出手就是兩壇,果然以前沒白疼你啊!”秦書錦起身作揖行禮說道:“學生孝敬先生天經地義,沒有先生就沒有今天的學生,自先生進入天外天之後,學生已有數十年未見先生一麵了,若不是亞聖前輩說先生在此地留下了一縷元神,學生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先生了。”說著說著,秦書錦眼角泛起淚花。劉子晏見狀笑罵道:“臭小子,都已經是儒家大儒士了,,為師又不是死了,哭哭唧唧的做甚。”秦書錦連忙擦了擦眼角的淚花破涕為笑的說道:“先生說的對,今天學生陪您不醉不歸!”說罷學生便給先生倒起了酒來,邊喝酒邊和先生訴說著這些年的陳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