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鳳華自盡,慈和太後再提邵玉琅(1 / 2)

雷弘毅看這些岐國的兵士,大手一揮:“鎮守泑水河,修橋去吧。”

至於這些人家眷,雷弘毅讓他們把家住哪裏,眷屬有誰都成冊,交給送糧過來的鶴歸,按照冊子上的人家,帶著兵士們的親筆家書過去,盡量不動聲色的把人都帶出來,護送到大秦。

這些兵士二話不說給雷弘毅跪下了。

雷弘毅沉聲:“邵家曾經護國護民,如今大秦愛民如子,你們心裏有數就行,吾皇非但有慈悲心腸,更有雷霆手段。”

這些人衝著大秦的方向磕頭謝恩,在岐國誰不知道邵家是何等的忠良?落家破人亡的結局也都背地裏扼腕歎息,特別是這些兵士們,誰願意跟邵家對陣?

如今他們得了個絕好的機會,成為被邵家保護的人,都要感謝祖上有德。

李斯忠也決定帶著人去修橋,雷弘毅給他們留下了足夠的糧食,這些人看著開拔的大軍氣勢如虹的往屏華洲去的陣仗,很久才離開,扔掉了身上的朝服,換上了大秦的布衣,李斯忠還一展所長,所過村鎮縣,隻要有機會必定慷慨激昂為邵家如今所做之事,歌功頌德一番。

他這輩子說真心話的機會並不多,眼下這機會就顯得格外難得,歪打正著,百姓們對他極其的信服和尊敬,得知他帶著人為邵家的大秦朝修泑水河上的橋,自願追隨,幾百人的護衛隊到泑水河畔的時候,已經兩千多人了,李斯忠看著滾滾河水,一時興起,吟唱高歌,心情別提多舒暢了。

身居廟堂,雖高遠卻太容易失德,人在民間,哪怕身著布衣卻能體會到為官一方,當如民之父母的初心,舒坦!

同時,雷弘毅大軍逼近屏華洲,屏華洲的百姓悄悄出城,自願當斥候,送來屏華洲裏各種各樣的消息,包括那個官員半夜痛哭,因為想家這事兒都不遺漏。

當然了,鐵驪這些人離開屏華洲的事情就更詳細了。

雷弘毅讓快馬去給邵佑宏送信,烏古國那邊可以直接大軍壓境,鐵驪意圖岐國京城,烏古國肯定不願意,所以他們想要搶主動權的時候,寧家軍就得幫烏古國一把,跟鐵驪一樣如法炮製,一頓生趕,不去都不行!

邵佑宏接到書信,跟寧守義一商量,大軍壓境橫推在後,聞清塵和邵玉蝶等人在烏古國境內展開了針對絕對權威人物的斬首行動,用最短的時間,見到最好的效果,烏古國的天瞬間塌了一半。

寧守義所過之處,百姓誓死十不足一,至於烏古國守軍無一例外的接到了調兵往百陽穀,要馬踏岐國。

至於消息來源,羅刹殿。

聞清塵的羅刹殿在烏古國用三十年時間可不是白待的,他對於烏古皇室的恨意得到了許多好幾代質子的支持,他們成為質子的條件是家裏的人都死絕,有機會能報仇,對他們來說死都無所謂。

烏古國兵馬集結的讓聞昊都措手不及,不過他也真幹脆,直接禦駕親征,根本不抵抗寧家軍,目的是減少無畏的傷亡。

他手裏有鐵驪的盟約,鐵驪敢不守盟約,那就打,自己先一步跟岐國承平帝合作也不是不行。

各方都有盤算,承平帝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了,他這些日子總覺得心裏頭慌慌的,夜不安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