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征兆,天下百姓議論紛紛,能長途跋涉逃難的人,哪怕幾經輾轉也要到秦國來安居。
大秦的村、鎮、縣、府,各處開始完善,在邊境入口處,戶部官員盤查審核後會發戶籍文書,得到戶籍文書的人成為秦民,農人和商賈都各有安排,安居之地是秦國朝廷規劃好的,並且在這些人裏麵選出來一個領頭的人,負責跟官府衙門接洽和安頓百姓。
有條不紊的收逃難的百姓,修橋鋪路在秦國也推進良好,曾經的草原劃分出來了農莊和牧區,善於放牧和善於耕種的人,各有安居之地,大到商賈小到商販,整個秦國愈發的欣欣向榮。
隻要在秦國內,就算是尋常百姓也不在乎大戰一觸即發,他們安居樂業。
如此大遷徙對秦國的各行各業都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湧現出來許多人才,朝廷在各地發布招賢榜,哪怕是最普通的農人,隻要有耕種的真本事,也會得到衙門的重視,該培養的培養,該引薦的引薦,人才有發揮的機會,衙門不會以官威壓百姓,而是真正做到了官民共治,博采眾長的朝廷,逐級到民中也延續著秦國的優良作風。
醫道門在極短的時間內,各地都有了醫館。
百姓治病求藥到醫道門,朝廷給予補助,並且不需要像之前那樣,診資和藥費各算各的,而是隻需要藥費就好。
這樣的醫道門,從最開始被杏林前輩痛罵囂張,到如今成了天下醫者心之所向的地方。
民心所向的朝廷並沒有讓投奔來的百姓失望,朝廷頒發的政令無一不落到實處。
每天從各地送來的奏折放在禦書房裏,穆晚晴把這些奏折都按照每一府分類,除了處理軍機大事外,會反複看著寫奏折,從其中找到政令中的不足,並且製定了以富養貪的策略,同時也會關注社會風氣,鼓勵各行各業出人才,而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商會、工會、民聯,這些部門選擇了各行各業的翹楚和官府共治,同時發布公告,在大秦不拘一格,商戶之子亦可以讀書入仕。
夏末秋初,穆晚晴坐在禦書房,六部尚書聚齊。
穆晚晴把手裏的消息遞給近侍,近侍送到六部尚書手裏傳閱一遍後,穆晚晴說:“眾愛卿,可有應對之法?”
秦國最近沒有戰事,但從沒有鬆懈,軍需儲備足夠,並且戰線以合圍之勢在岐國邊境駐紮,隻等朝廷一聲號令,馬踏岐國!
曲靖說道:“陛下,再等等田裏的糧食吧。”
穆晚晴點了點頭:“大秦是要改天換地,而非滅種,民以食為天,確實需要等一等。”
“可以趁機再大開國門,吸納更多的百姓到我國。”戶部尚書韓旭說:“許多故土難離的百姓,牽掛的也就隻有地裏的糧食了。”
穆晚晴看著韓旭:“如今大秦人口七千多萬,若是再大開國門,人口上億,安頓起來可否吃力?”
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韓旭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確實有壓力,大戰一觸即發,兵部可增兵了。”
工部尚書鄭應都接過去說:“各處駐軍之地的路橋都通暢無阻,附近安頓百姓也都安居下來,開荒農耕的百姓占比到了七成,確實是增兵的好時機。”